安娜的生存困境和自由选择——《金色笔记》的存在主义解读
本文关键词:安娜的生存困境和自由选择——《金色笔记》的存在主义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金色笔记》 安娜 存在主义 荒诞 他者 自由选择与责任
【摘要】:《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描述了安娜的非洲生活、政治生活、职业生活和情感生活的挫败和精神分裂,体现了颇为强烈的存在主义思想。本文试图用存在主义理论中的"荒诞世界""他者""自由选择与责任"来理解女主人公安娜的生活遭遇及其在困境中的突围,为读者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途径。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于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的重要地位。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她笔耕不辍,创作出《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暴力的儿女们》等杰出作品,其中以《金色笔记》最为著名,被公认为是其代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熊振均;他人,就是地狱——萨特的自由观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阎国忠;;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段进义;;论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宫小兵;;什么是死亡:论海明威的死亡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6 严俊;李江;;绝望的时空旅行——《五号屠场》的存在主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刘丹丹;;当代工笔人物画多元发展的再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温泉;;京派小说中的焦虑意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郭建;;用存在主义解读悲剧《无期徒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陈娜;;探析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玉花;;生命价值的哲学辨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廖和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浅析——兼论社会主义自由建设[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3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4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5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何元娇;萨特文学中的人学意蕴[D];江南大学;2010年
6 左传韵;从畏惧的面对到平静的领悟[D];南昌大学;2010年
7 孙玉香;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凝;金庸小说复仇主题的西洋化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陶也;赖声川相声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艾艳红;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珍;;走出男性樊篱的女性追求及其生存困境——试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女性[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年01期
2 李振;;反思:《金色笔记》的意义所在[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9期
3 伍荣华;;《金色笔记》:自由女性的探索文本[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马凌;;人生·创作·哲理——《金色笔记》的主题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姜红;;《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与笔记之间的对话与认知[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6 朱皖玲;;互文性理论视野中的《金色笔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7 修树新;;试析《金色笔记》中矛盾的女性性伦理观[J];东疆学刊;2009年04期
8 边克攀;;推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金色笔记》主题解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张烨;;梦境与象征——《金色笔记》中关于梦的解释[J];才智;2010年02期
10 郭智文;;本我,自我,他我——《金色笔记》中汤姆的精神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鄢然;;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政治意识与叙事策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波;追求性别和解的人生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颜文洁;《金色笔记》的符号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真;论《金色笔记》中的元小说要素[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薛艳丽;《金色笔记》中的立体主义叙述[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柳;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看《金色笔记》[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陈文洁;《金色笔记》的形式创新[D];南昌大学;2010年
5 冯星;《金色笔记》中话语与叙述技巧的叙述文体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艳;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探讨《金色笔记》的艺术特征[D];海南大学;2011年
7 程谦;《金色笔记》的叙事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滕飞;《金色笔记》的现实主义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9 熊艳;《金色笔记》的多维空间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10 贾晓霞;《金色笔记》艺术技巧探析[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15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1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