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石黑一雄作品中的孤儿形象与离散主题

发布时间:2017-11-24 20:40

  本文关键词:石黑一雄作品中的孤儿形象与离散主题


  更多相关文章: 石黑一雄 孤儿 离散 全球化 多元文化主义


【摘要】:石黑一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孤儿形象,其中有因为战争或因父母双亡而沦落为孤儿,也有"自我流放型"的孤儿。通过孤儿形象,作家表达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即每个人都要以孤儿的状态面对生活。同时,石黑一雄以孤儿身份寓意了当下多元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离散"主题。孤儿形象也因此具备了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基金】:天津市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石黑一雄、菲利普斯、奥克里作品中的历史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TJWW11-013)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在当代英国族裔作家群中,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细致入微的描写、舒缓流畅的语言,以及略带伤感的语调而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从1982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荒凉山景》以来,石黑一雄已有六部长篇小说问世。且每部小说均获得过各种文学奖项:《荒凉山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峰;;后殖民离散诗学与自我建构——卡里尔·菲利普斯及其短篇小说《成长的烦恼》[J];外国文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胡芳;;《金色笔记》的叙事策略后现代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郭瑞芳;任自峰;王大亮;;从《又来了,爱情》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情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胡芳;;《金色笔记》的叙事时间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施云波;;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多丽丝·莱辛的《草原日出》[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赵杰;;《占有》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杜娟;;从《到十九号房间》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8 王冬梅;田祥斌;;解读《到十九号房间》中苏珊自杀的悲剧成因[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9 李福祥;温柔的惊雷:从逃离到顺从——A·S·拜厄特及其《太阳的影子》[J];成都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10 丁威;张荣升;;从“校园三部曲”看戴维·洛奇的文化融合思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2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欧荣;戴维·洛奇作品中的“危机”母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贺娟;都市意象的女性主义书写[D];辽宁大学;2008年

6 沈雁;威廉·戈尔丁后期小说的喜剧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戴鸿斌;缪里尔·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永梅;“渡河人”对家园的追寻[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元珍;黄昏的惆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艳飞;戈尔丁对荒岛文学的继承和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4 胡君;论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与理想追求[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一杰;从压抑到自由—解读金斯莱·艾米斯之《幸运的吉姆》[D];南昌大学;2010年

6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7 范蓓蓓;镜中萨拉—多丽丝·莱辛之《又来了,,爱情》[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燕燕;自由之痛[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江斐;论戈尔丁小说中的哥特元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娅;;幸福是个肥皂泡——石黑一雄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1期

2 王岚;公正地再现“他者”——简评石黑一雄的《当我们是孤儿时》[J];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3 李春;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4 刘元侠;;从陌生误解走向互相认同——石黑一雄小说中体现的东西方文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5 朱叶;赵艳丽;;无奈的哀鸣——评石黑一雄新作《千万别弃我而去》[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6 鲍秀文;张鑫;;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7 步朝霞;;石黑一雄《伤心情歌手》中的反讽与悖谬[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王烨;;历史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蕴涵——石黑一雄小说对历史威权的反抗[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钟志清;;寻觅旧事的石黑一雄[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3期

10 邹海仑;;与一位老朋友—新相识的会见——采访英国作家石黑一雄[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胜昆;;最后的晚餐?——A Family Supper的认知诗学解读[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栎;当我们是孤儿[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文笔;柔板心境[N];东方早报;2010年

3 主评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陆建德;征服者的污点[N];光明日报;2001年

4 赛非;又一个让人类选择回避的命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赛非;是噩梦,还是无限趋近的现实[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颖;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雯;失去与残留—石黑一雄笔下的现代困境与美学意蕴[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怡微;中篇小说: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夜晚 论文:充满迷雾的伤痕书写:石黑一雄及其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李厥云;石黑一雄小说的主题与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牛敏;论石黑一雄小说中的焦虑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武畅;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浮世画家》中幻象的形成与消失[D];南京大学;2014年

6 魏嘉斓;石黑一雄小说的生命主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静;无根的漂泊,家园的追寻[D];贵州大学;2007年

8 高淑贤;石黑一雄《无可慰藉》中的绝境[D];浙江大学;2013年

9 黄莹;迫害还是保护:论石黑一雄作品《别让我走》中的叙事判断[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琼;失落与追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3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23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