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的艺术》中布瓦洛的担当意识
本文关键词:论《诗的艺术》中布瓦洛的担当意识
【摘要】:布瓦洛的《诗的艺术》作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作品针砭时弊,批评了社会的不良之风,为创作者指明了方向,有效地促进了文艺的发展和繁荣。虽然他的文艺观有为封建王权服务局限性的一面,但更应注意到布瓦洛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求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担当意识,需辩证看待。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565.06
【正文快照】: 一、引论布瓦洛生活的时代,法国已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随着殖民扩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贵族与上层资产阶级达成了暂时性的妥协,国内稳定,出现普遍的繁荣景象。这时,它在各方面开始以古罗马为参照,试图恢复帝国的光辉,使一切尽量满足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为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树榕;简论布瓦洛艺术思想的当代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张丰君;;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程致中;;草根英雄叙事与家国情怀抒写——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史诗性品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元;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看文学与历史的关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刘丽娟;;转型的《青春》——论李健吾向中国传统喜剧的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8 刘谊;;小说人物丑美的几种特殊表现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9 苏知花;;浅论艺术在审美关系中的“存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伍旭坤;崔明;;中国古代“诗言志”与亚里斯多德“摹仿说”比较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中国古代农耕图像初探[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王珂;;论英诗诗体对闻一多的影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珂;;浪漫主义诗歌对新诗诗人及新诗诗体的影响[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范水平;黄卫星;;论李健吾文学批评中“人”的意识[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8 朱立元;;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中西文化之本原性差异[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9 吴凌;;从“摹仿”到“表现”——胡适、郭沫若与早期新诗本体进化关系漫议[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江南;;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视野[A];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张翼;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史宏云;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倩;论狄更斯《圣诞赞歌》的浪漫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可;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毓容;《围城》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小兰;政治性与诗性的艰难博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婷婷;解放与束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德刚;[N];人民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军;布瓦洛《诗的艺术》论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1年01期
2 薛峰;;狄德罗与布瓦洛“模仿自然说”的异同[J];艺海;2011年11期
3 李秀斌;贺拉斯与布瓦洛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比较[J];求是学刊;1993年01期
4 李峰;韩愈与布瓦洛理性主义文学观比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曲巍巍;;“诗艺”之异同——布瓦洛对贺拉斯文艺思想的沿袭与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4期
6 马耘耘;;叶燮和布瓦洛理性文学观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姚永泳;;李渔与布瓦洛之戏剧“可信论”[J];名作欣赏;2012年27期
8 刘广新;;初探韩愈与布瓦洛的文学语言理论的异同[J];才智;2010年13期
9 夏曾澍;;布瓦洛与古典主义及其评论[J];黄冈师专学报;1987年01期
10 谢占杰;;丰碑与路障——论古典主义理论的二重性[J];许昌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本文编号:1228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2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