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高与鲁迅笔下的“多余人”形象
本文关键词:试论南高与鲁迅笔下的“多余人”形象
【摘要】:"多余人"所面临的困难是"对异质文化或完全认同,或是完全抗衡,或是认同后复归,完成两种文化的融合,而多余人就是在两种文化之间,找不到位置的人物的形象表达。"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既不满足于社会现实,渴望有所作为又找不到方向,缺乏行动的勇气,长期生活在苦闷忧郁中,成为社会的"多余人"。他们出身于贵族,厌恶上流社会又无力反抗,意识到周围的空虚无聊。他们带着怀疑的眼光看社会,但又无法摆脱自身困境。他们对现实也有抗议,但只局限于尖刻的议论和交谈,很少有实际行动。南高和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更容易将"多余人"生动、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一、南高与鲁迅笔下的典型“多余人”南高与鲁迅小说中最典型的知识人物大部分都是“多余人”形象。“多余人”人物形象是19世纪西方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坛上最受欢迎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是南高与鲁迅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多余人”人物形象。南高与鲁迅作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九如;;刘铭传人才思想论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姬玉;;失败的抗争——《离婚》和《祝福》中劳动妇女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温儒敏;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霍秀全;鲁迅与钱玄同的交往及疏离探因[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刘中文;论刘勰的民间文学观[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6 曹禧修;;《示众》:独异的杰作[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7 常丽洁;;早期新文学作家创作旧体诗的时代与文化根源[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8 王得后;鲁迅研究一个重要方面的代表——纪念李何林先生一百周年诞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陈英敏;;无所皈依的人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高兴;;“为斯文一线之延”的“风雅”之争——论林纾的古文观及其历史际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3 代廷杰;探索“探索者”[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翼;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任俊英;典型报道的话语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9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霁;中西交融背景下的红学研究范式得失考论[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克;论近现代中国对西方悲剧理论的引进和接受[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4 周国飞;论张炜的乡村题材小说创作[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秋雅;汉赋中的社会风俗散论[D];西南大学;2011年
6 任洪国;符号论美学与语文阅读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守丽;师陀小说创作中乡土观的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夏承焘词作综论[D];温州大学;2011年
9 汪丽慧;论新疆生活对王蒙及其创作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殷韩韩;明清归有光散文接受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媛;俄国“多余人”二重性格成因探[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0年02期
2 邵庆中;中俄“多余人”之比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胡云波;刘占惠;;“多余人”形象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李婷;;“多余人”形象新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10期
5 郭伟华;;俄国现代化冲撞下的“多余人”形象探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薛松宝;;游移、逃避与超脱——俄中日小说中“多余人”形象比较[J];前沿;2009年06期
7 侯丹;;“多余人”形象与俄罗斯性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谢舒婷;;俄国革命进程中理想的化身——论“多余人”小说中升华的女性形象[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12期
9 马媛媛;;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多余人形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10 孙刚;;简析多余人在俄罗斯的民族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云波;“多余人”艺术形象分析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2 余泽宏;后现代语境下马卡宁作品中的“多余人”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春红;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现象及其文化本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芮文;追求与逃遁[D];郑州大学;2005年
5 周耀荣;两个“叛逆”的“多余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54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5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