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域下昌耀与惠特曼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批评视域下昌耀与惠特曼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将昌耀与惠特曼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家并置,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领域里,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二人的自然性、整体性、交融性生态美学风格以及生态场景、生态意象,分别从异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探索,深入挖掘了其中所包含的生态意蕴,以期对今天的和谐生态构建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基金】:青海民族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项目“昌耀与惠特曼文学生态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5XJRS01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2-03
【正文快照】: 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昌耀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他在自然意识颇浓郁的青海作家中,被认为是“昌耀的诗中,高原的自然图景、生活细节,不是以一种象征或寓言的形态存在,而是象‘化石’一样保留着活的生命印记。正因为高原的山水风物化为他生命的印记,所以写高原的自然风景的同时亦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子诚;推荐《昌耀的诗》[J];语文建设;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帆,马永强;现代西部文学的美学价值[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2 董迎春;;当下诗歌写作:从“反讽”到“歌唱”[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洪子诚;;“文学史热”及相关问题[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王昌忠;;论新时期综合性诗歌写作中“形式”的综合[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师娟;;浅析昌耀诗歌中的时间[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李章斌;;瘸腿的诗学——关于当代新诗批评音乐维度的一些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7 高延超;;让昌耀归位——从语言和情感实现层面探讨昌耀诗歌价值[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1期
8 张玉玲;;论昌耀的精神救赎之路[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刘长华;;论庄骚精神与中国现代神话诗学建构[J];理论学刊;2011年08期
10 王珂;;论新诗诗形建设及诗体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J];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军宁;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张鹏;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D];上海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茜;从内地走出的西部诗人[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凯;滚石者的孤独与崇高[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海英;1953-2000年:昌耀诗歌创作综论[D];河南大学;2010年
4 刘洪美;西部“大风歌”的独特抒唱[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张光昕;昌耀诗歌的文本气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乔白滔;昌耀诗歌的古语化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柴丽红;论中国现当代海洋诗中的海洋意识[D];山东大学;2013年
8 周蕾;流寓高原的行吟者—昌耀诗歌创作论[D];宁夏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蓓;生态批评研究考评[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2期
2 朱桂成;;生态批评的批评“生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李晓明;吴承笃;;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赵岚;程亮;;“生态批评”及其研究方法的探讨[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5 王敬民;;评《西方生态批评研究》[J];东方论坛;2008年02期
6 石平萍;;文学研究中的生态批评[J];世界文化;2008年08期
7 张念红;王诺;;《生态批评读本》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杨丽娟;刘建军;;关于文学生态批评的几个重要问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9 严蓓雯;;生态批评的未来[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10 刘正凤;;文学的生态批评方法论[J];企业家天地;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清;;生态批评的价值与阈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方丹;陈丽;;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小无马地的奇迹报告》[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5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3 孙士聪;开拓生态批评的视阈[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生态批评的“深水作业”[N];海南日报;2007年
5 刘文良;悖论式平衡: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9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晓明;美国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7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路璐;生态批评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于婷婷;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D];辽宁大学;2015年
4 黄蕊;《大地的成长》的生态批评[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6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李洁;生态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99-2005[D];兰州大学;2006年
8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肖颖;生态批评的话语价值及限度[D];湖北大学;2014年
10 金燕;《一岁小鹿》的生态批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4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8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