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解读麦琪自我意识的觉醒

发布时间:2017-12-15 10:00

  本文关键词: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解读麦琪自我意识的觉醒


  更多相关文章: 乔治·艾略特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父权制自我意识


【摘要】:摘要乔治·艾略特在其著名的作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充分展现了在其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对女性言行举止和道德规范的要求。问世以来,这部小说的结局部分一直广受关注。许多学者纷纷表达其困惑和质疑,他们认为主人公麦琪的死亡结局完全不符合逻辑,非常突兀。本文将尝试利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理论来论证小说的结局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分析作者安排麦琪死亡的深刻用意。该小说中,主人公麦琪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虽常常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一直努力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立足于对麦琪自我意识成长过程与发展变化的讨论,认为该小说着重刻画了充满叛逆精神的女主人公努力实现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并最终以牺牲自我来实现男女和谐的最佳状态。此外,该论文也探究了女主人公和作者身上洋溢着的女性主义意识。除引言和结论,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作者和作品,扼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该小说的研究成果及理论介绍。正文第一章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论述了主人公麦琪自身性格对其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影响。第二章通过分析麦琪的女性形象,与父权制社会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她对男权的反叛与尊崇的态度,探讨其自我意识的萌芽的过程。第三章从她的出走,对知识的渴求及对哥哥的反抗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麦琪自我意识的觉醒。第四章中麦琪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升华。在经历种种情感压迫之后,麦琪趋于成熟,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想所要,在是非对错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死亡中实现与哥哥和社会的和谐,也最终获得了自我的救赎。总言之,这篇论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麦琪一生中对自我意识的追求过程,以来解释乔治·艾略特的观点:“人生来有追求自我的欲望,一旦自我追求与外界现实相违背时,人们会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和爱从而牺牲自己”。麦琪一生都在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最终通过选择自我牺牲以实现自己与外在世界的和谐。也许只有这样,麦琪的自我意识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与升华。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杭;张向葵;;自我意识情绪:人类高级情绪[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2 周贵华;;简论自我和自我意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郝善学;;论女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构建[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4 韩笑;;教学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J];才智;2010年33期

5 董金泉;韩旭;;浅析自我意识的发展脉络[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6期

6 杨静;;小学生拖延行为与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胡德辉;论青年的自我意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邹进 ,岳川;论三岁左右幼儿的自我意识[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9 桑志达;略论主体的自我意识[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5年05期

10 王仁欣;;论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若干问题——与“谈谈关于正确理解青年的自我意识及其发展”商榷有关问题[J];心理学探新;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守铭;;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张永红;;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王仁欣;;论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若干问题——与“谈谈关于正确理解青年的自我意识及其发展”商榷有关问题[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马q谀,

本文编号:1291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91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