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叶芝诗歌:民族的吊诡与东方的悖论——论其文化民族主义、身份、主体与东方传统

发布时间:2017-12-15 13:29

  本文关键词:叶芝诗歌:民族的吊诡与东方的悖论——论其文化民族主义、身份、主体与东方传统


  更多相关文章: 叶芝诗歌 爱尔兰性 文化民族主义 强力主体 东方主义


【摘要】:作为爱尔兰现代诗歌的代表,叶芝自信地承担着对爱尔兰民族性构建的历史责任,然而叶芝自身暧昧的盎格鲁—爱尔兰的民族身份对他构成了一种挑战。因此,诗人试图寻求一种文化的民族主义成为其构建爱尔兰民族性的基础,爱尔兰原始的乡土文化被视为其民族根性的源泉,然而这种民间性又与诗人精英性的气质相抵触。在建立现代的民族诗歌的过程中,叶芝瞥见了神秘的东方传统这一蹊径,用东方文化的宇宙观与美学观为灵感来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裂隙。可是强烈的民族诉求又决定了诗人强力主体性的始终存在。通过对东方传统中"无我"的挪用来确立"自我"的民族意识,叶芝的诗歌始终显现出无法超脱的种种悖论。然而,这种悖论的存在也正凸显了叶芝的诗歌美学。
【作者单位】: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
【分类号】:I562.072
【正文快照】: 虽然西方学界很早就注意到东方传统对叶芝诗歌创作的影响,但至今还并没有给予这一影响以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或许是叶芝仍然被视为西方文化框架内的现代主义民族诗人[1-3]。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学界陆续出现了一些讨论叶芝与东方的文章[4-9]。这些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小娉;胡则远;;论叶芝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闫静;李成坚;;爱尔兰诗歌研究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2 北塔;;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中的拯救话语和印度宗教哲学[J];外国文学;2010年06期

3 傅浩;;叶芝在中国:译介与研究[J];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4 王珏;;中国叶芝译介与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5 叶金梅;;必朽,永恒,向往拜占庭的叶芝[J];学理论;2009年28期

6 尹锡南;;中国和印度:英国作家笔下的两个“东方”——“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九[J];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04期

7 周小娉;胡则远;;论叶芝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何姗;左玲;;女神或女奴——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当你老了》[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锡南;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D];四川大学;2006年

2 周丹;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丰慧;叶芝诗歌对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晓声;泰戈尔与叶芝诗学思想比较[D];西南大学;2012年

3 陈海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婷;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涵的追求母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静;在韵律和舞姿之间[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匡萍;论叶芝诗剧中的三重自我[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李素娟;叶芝诗歌中歧义现象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银;叶芝的文艺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浩;早期的叶芝:梦想仙境的人[J];国外文学;1991年03期

2 傅浩;叶芝的戏剧实验[J];外国文学;1999年03期

3 彭治国;叶芝: 随时间而来的智慧[J];中学生百科;2005年25期

4 傅浩;;叶芝的影响及其后的爱尔兰诗歌[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1期

5 何树;叶芝与对立民族主义[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6 张思齐;论叶芝诗歌创作中的抒情性[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胡则远;叶芝的神秘哲学与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之比较[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张烨,袁可嘉;恒爱之境——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和他的诗《当你老了》[J];秘书;2005年10期

9 丁宏为;叶芝:“责任始于梦中”[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10 黄俊彦;;叶芝的预见与人类的缺陷——Leda and the swan的悲剧与人本主义思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伊甸;诗人与恋人[N];文学报;2001年

2 周四;薄暮照亮天际[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柳青;听叶芝讲爱尔兰“聊斋”[N];文汇报;2008年

4 戴维·巴伯 潘小松 编译;耽于幻想的九旬诗翁[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傅浩;二十世纪英语诗歌的采撷[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珏;叶芝中期抒情诗中的叙事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沈家乐;面具、中间境遇与世界图景[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薇薇;朝圣者的灵魂—解读叶芝及其诗歌[D];云南大学;2011年

2 杨升华;时间的幻象:叶芝抒情诗歌中的时间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匡萍;论叶芝诗剧中的三重自我[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毅;叶芝的三副面具[D];西南大学;2009年

5 吴诗琼;迷失·遐忆—对叶芝诗《茵纳斯弗利岛》的历史主义误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李素娟;叶芝诗歌中歧义现象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邵春;梦“镜”中的世界——试析叶芝早期诗歌中爱尔兰民间传说主题[D];河北大学;2000年

8 李婷;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涵的追求母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甘庭芳;叶芝的诗歌在中国的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林英;父权制的囚徒—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2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92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