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语境下构建中国文化身份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语境下构建中国文化身份
【摘要】: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为研究手段,以三位流散作家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的作品为例,通过分析三位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作品选题来研究他们的文化身份焦虑;通过分析作品艺术手法上的中国特征来研究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作品中树立的中国女性形象来研究他们的中国文化身份。构建方式:"他者"认同、文化身份主体阐释书写、"混杂"改写三种方式。三位作家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构建文化身份,破除了东方主义话语,同时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基金】:2014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文化在欧美国家社会传播中文学的中介作用”(项目编号2014C119)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有着广泛深远影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对后殖民主义的研究和批判。“他者”、“身份”与“混杂性”一直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和批评的核心。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和“话语”理论,葛兰西(AntonioGramsci)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萨义德(Edward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波;;紧急状态下跨文化传播的焦虑及其消解[J];国际新闻界;2006年01期
2 梁艳;;美国华裔文学和非裔文学中文化身份建构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鑫鹏;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娜;;《最蓝的眼睛》与《女勇士》中母亲形象之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张婧婷;;浅析《女勇士》异质文化中的身分属性的寻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张丽丹;;试析《女勇士》与《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4 刘心莲;;论美国华裔女性写作中的声音政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孙贻红;;对美国少数族裔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成分的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6 高新艳;;析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四位女勇士形象[J];长城;2011年02期
7 李琳;;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J];长城;2011年08期
8 毛军社;寇静;;浅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J];长城;2012年02期
9 秦红丽;;从单一的坚守到双向的融合——试论《女勇士》中对身份认同的追寻[J];沧桑;2008年03期
10 颜碧洪;;“误读”的中国——论《女勇士》和《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3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5 蔡青;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涛;“此”与“彼”:后殖民视阈下的流散美国华人文学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蔡晓惠;美国华人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与身份认同[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文博;汤亭亭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邱婉宁;论《女勇士》中的中国民间习俗[D];吉林大学;2011年
5 肖广鹏;论汤亭亭小说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叠合认同与建构策略[D];暨南大学;2011年
6 张晓萌;暴力游戏中的“类我”形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莉;《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孙岭;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女勇士》[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黄秋晓;混杂中寻求“第三空间”[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白丽;汤亭亭小说的母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王宁;解构、女权主义和后殖民批评——斯皮瓦克的学术思想探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丛郁;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文学批评——关于若干后殖民批评语汇的思考[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1期
5 杨金才;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激进与缺失[J];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04期
6 丰林;后殖民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响[J];外国文学;1998年01期
7 莫其逊;“异体合成”──中国当代文艺的美学风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8 王予霞;;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王岳川;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藏策;后殖民主义与中国语境[J];南开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新民;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身份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勤宝;后殖民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曲海峰;后殖民研究视野中的文学批评[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e,
本文编号:1293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9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