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裘德》的自然主义解读
本文关键词:《无名的裘德》的自然主义解读
【摘要】:自然主义文学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于法国,九十年代传入英国,但在英国并未形成气候。哈代1895年出版的《无名的裘德》与自然主义在英国的命运相似。细读小说文本,不难发现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具有丰厚的自然主义因素。自然主义的"真实"是小说当时遭非议的原因之一,但也将使小说代代流传成为"不朽"。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2015cxsj061)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然主义文学于十九世纪后期兴起于法国,“以1867年左拉的《黛莱丝·拉甘》为起点,以1939年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为终点”[1]30。但它的兴盛,在不同的国家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在法国,其高峰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在美国,自然主义明显地活跃于两次世界大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建为;;从自然主义在英国的读者反应看文化适应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萍;左拉的“真”——从小说《娜娜》谈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赵蔓芳;;福克纳的自然主义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郝涂根;;世俗基督精神:哈代人道主义宗教观的内核——兼与马弦商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李珂;;《无名的裘德》之互文性解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军辉;;自然主义在《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应用分析[J];长城;2011年08期
6 张弘,靳力;左拉的小说创作与理论的美学审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7 邓伟;;李R既宋难а≡裼敕ü匀恢饕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陶久胜;体验自然的伤残,呼吁整体的和谐——哈代自然诗歌生态思想揭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张弘,靳力;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左拉的《实验小说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10 曾繁亭;;从情节到细节:西方文学叙事的现代转型——兼论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J];东岳论丛;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邵伯周;;漫谈我的茅盾研究心得——兼论茅盾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茅盾研究与我[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晓兰;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茅盾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3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5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谢晓霞;新时期以来电影中的底层形象与现实主义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7 吴亚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吉林大学;2008年
8 麦妮卡(Melnyk Tetiana);自然主义批评视域下的托尔斯泰与德莱赛—《复活》与《嘉莉妹妹》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綦亮;弗·伍尔夫小说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云;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平;人间幸福的执著追求[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欣蕾;《革命之路》中的女性异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萨日娜;论左拉自然主义与《萌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福玉;论左拉自然主义叙述特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乌日音图雅;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观及其现代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丽华;“他者”如镜[D];集美大学;2011年
7 万亚娟;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德伯家的苔丝》和《边城》[D];郑州大学;2011年
8 马玲;郁达夫与自然主义[D];郑州大学;2010年
9 平原;《梅塘之夜》──自然主义文学团体梅塘集团的代表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池海燕;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人文主义[D];山西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苹苹;;女性意识的觉醒——论《无名的裘德》中苏的形象[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3期
2 杜军;杨东升;;《无名的裘德》中的主题悖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3 张昱;;论《无名的裘德》中不同的认知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黄锦华;;谈《无名的裘德》中神话词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林渝南;权小芹;;评《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形象[J];文学教育(上);2009年06期
6 王永全;;互文性:《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新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吉科利;;《无名的裘德》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J];文学教育(上);2010年06期
8 谌登峰;;苏的选择——解读《无名的裘德》的婚恋伦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1期
9 高洁;;论《无名的裘德》中人物形象符号化的缺陷[J];电影评介;2010年01期
10 姜爱贞;;论《无名的裘德》的现代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琳轩;;从全景敞视主义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中的两位女主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冰;无法解脱的困境: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无名的裘德》[D];郑州大学;2005年
2 王丽;《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的存在主义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3 聂桢珍;《无名的裘德》生态伦理解读[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丹;《无名的裘德》中的叙事策略[D];吉林大学;2008年
5 谌登峰;论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中的伦理声音[D];山东大学;2006年
6 陈琴;《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云和;《无名的裘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维娜;论《无名的裘德》中的二元对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戴欣池;《无名的裘德》的异化分析[D];辽宁大学;2014年
10 刘静;爱欲与死欲—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分析《无名的裘德》[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4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9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