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与失声: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女性创作的双重困境
本文关键词:在场与失声: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女性创作的双重困境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一部分女性也参与到文学创作活动中来,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文学格局有所改观。尽管女性并非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体,但是女性作家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反映出了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值得关注。由于存在社会身份和话语表达的差别,女性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6
【正文快照】: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征是以“想象力”和“自然性”为特点的浪漫主义的蓬勃发展,其年限是指1780—1830年这段时间。提起灿若繁星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读者马上会联想到六位著名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科勒律治、雪莱、济慈和拜伦。因为他们杰出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诗泽;;躯体:新的诗歌话语建构——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的性别突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黄燕;;男权社会的别传——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的另类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吴春;;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和突围——从反思陈染的创作发展历程谈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赵婧;;“雌雄同体”:杜拉斯一生的诠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张晓燕;;茜莉的再生——《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9 何刘杰;;二十世纪末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意义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王丽娜;;欲望成长和颠覆叙事——评林白《一个人的战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3 汪美琼;;《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汤瑶;;《蝇王》男权社会里被沉默的女性声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陆兴忍;;后学语境下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话语权威的建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高鸿萍;;论变态心理在女性创作中的审美品格[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8 荒林;;郑敏诗歌:女性现代性文本[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9 刘杨;;浅议网络时代耽美文化的传播——同人女的小众亚文化[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10 李祥林;;女花脸·阴阳共体·文化原型[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艺峰;;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表现[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苏菲;;《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文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林葳蕤;;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生活的见证——浅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特性小品的美学价值及其意义[J];艺苑;2007年04期
4 林葳蕤;;浅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特性小品的发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5 杨晓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演奏应注意的问题[J];艺术研究;2009年03期
6 张性魁;;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和歌曲[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5期
7 王晓成;;管窥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浅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特点[J];才智;2010年24期
8 李佳;;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风格[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宋彦斌;;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特征[J];艺海;2011年10期
10 胡薇;;浪漫主义时期女中音在歌剧中担纲主角的形成条件[J];黄河之声;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永红;法国的音乐与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翔华;对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女性音乐家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铮;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研究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吴敏;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演唱技巧[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4 寿益晨;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创作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5 兰心;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纽约城[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谢靖;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沙龙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宋姝;浪漫主义时期的“柔”与“刚”[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颖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前奏曲的研究及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9 赵超;卡尔·玛利亚·韦伯对浪漫主义时期单簧管艺术发展的贡献及其历史传承[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宋丽娜;肖邦《练习曲》的音乐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6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9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