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意象的女性主义书写——《伊芙琳娜:少女涉世录》中的都市想象体系探究
本文关键词:伦敦意象的女性主义书写——《伊芙琳娜:少女涉世录》中的都市想象体系探究
【摘要】:弗朗西斯·伯尼的《伊芙琳娜:少女涉世录》常作为讲述女性成长话题的社会风俗小说受到关注,却很少被视为女性都市文本加以研究。本文拟将《伊芙琳娜》置于城市文学和女性主义交叉视阈之下,探讨女小说家如何作为话语主体通过女主人公的伦敦奇缘批判和解构都市中的男权话语,进而建构女性主义的都市意象体系。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WW022)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18世纪英国女小说家弗朗西斯·伯尼(Frances Burney,1752—1840)的成名作《伊芙琳娜:少女涉世录》(Evelina,or,The History of aYoung Lady’s Entrance into the World)于1778年1月出版并轰动一时,这部书信体小说惟妙惟肖地叙述了乡下孤女伊芙琳娜·安维尔来到大都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一鸣;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价值[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陈振华;;重估女性主义戏剧[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莉;王秀萍;;浅谈女性主义史学的研究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邓志勇;王懋康;;修辞批评的女性主义范式:理论与操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8期
5 阮素丹;;新时期女性文学:多层女性主义的实践[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梁工;;女性主义文论与“圣经”批评的互动关系[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7 肖巍;;女性与哲学:倾听不同的故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丽亚;;新中国60年女性主义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9 戴阿宝;女性主义与文学[J];外国文学;1996年02期
10 韩敏;;当代国内女性主义与政治研究综述[J];读书文摘;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曹剑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知识论[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赖夏菲;;《猫眼》:女性主义和量子力学的完美共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从女性主义视域看郭沫若历史剧中的性别观[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静仪;;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谈“男女平等”的现实差距[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10 秦美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程、理论特征及其意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 王宏维;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书评人 孟林;用两性对话方式探讨女性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刘维维;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坐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兵;女性主义万花筒中缤纷的生活[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丁宁;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开经济学之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小冯;你了解女性主义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N];文学报;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义对于科学世界的改变[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马元龙;女性主义的多样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丽;女性主义法学的自我反思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刘笑言;走向关怀[D];吉林大学;2013年
7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英;性别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巍;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泽;女性主义技术观述评[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岩璐;女性主义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华汀汀;女性主义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束佳;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刘乃源;论女性主义政治学视角下的平等与差异[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漫琴;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范莹莹;从权力/身体看福柯与女性主义[D];安徽大学;2007年
8 尚蕊;女性主义和理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田;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著作译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刘淑芳;女性主义科学认识论探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2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0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