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新中国印度文学思潮流派译介与研究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12-18 14:12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印度文学思潮流派译介与研究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中国 印度文学 思潮流派 进步主义


【摘要】:新中国对印度文学思潮流派的译介和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0年代有过一次译介印度进步主义文学的高潮,以普列姆昌德、安纳德、钱达尔为中心,翻译出版了近30种进步主义文学的作品;80、90年代的印度文学译介还是以进步主义文学为主,但呈多元化趋势,学界引进了印度相关的研究成果,几部相关的文学史著作涉及思潮流派的论述,出现了几篇研究思潮流派的论文;新世纪以来,印度文学思潮的研究有所深入,学者们撰写了一批研究印度文学思潮流派的论文,出版几种专题性研究著作,即使是作家个案研究,也往往摆在思潮流派的整体中进行,还有一批研究印度文学思潮流派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由进步主义思潮研究为主,逐渐趋向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ZD071
【分类号】:I351.06
【正文快照】: 印度纯文学思潮流派的出现是西方文学影响的结果。但印度是宗教盛行的国家,在宗教思潮派别影响下,与宗教思想运动相结合的文学思潮流派古代就有。公元前几百年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兴起,与之相应有佛教、耆那教文学。中世纪印度教的“虔诚运动”,相应有“虔诚派文学”;印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志法;在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4期

2 钟俊昆;留学生与20世纪中国前期文学思潮[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卢铁澎;文学思潮发展论[J];学术研究;2001年08期

4 卢铁澎;文学思潮正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资料目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3期

6 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资料目录(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1期

7 王学振;建构文学思潮学——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之我见[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席扬;文学思潮:作为状态、现象、风格与时期的不同形态[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4期

9 赵夏榕,席扬;文学思潮的整体性[J];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陈振文;多维视角下的文学思潮特性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卫东;;能否到“人”为止?——对二十世纪中国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反思[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张进;;观澜索源 原始要终——评卢铁澎新著《文学思潮论》[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3 杨洪承;;近二十年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与思考[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贺仲明;;新世纪初中国文学思潮的意识形态特征[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振;文学思潮的深层透视与学理探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任怀宁;文学思潮研究的优化与突围[N];光明日报;2010年

3 孙淑芳;回归历史语境的再现与审视[N];文艺报;2009年

4 罗伟文;“三大文学思潮”呈现新面目[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邢建勇;一部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史[N];文艺报;2004年

6 郭志刚;我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辩的回望[N];文艺报;2007年

7 晏蝉 任东华;《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梳理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历程[N];文艺报;2009年

8 杨春时 厦门大学中文系;以现代性视角重新界定文学思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管雪莲;现代性视野下的文学史建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杨春时 厦门大学文学院;“现代性”发展的历史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郝明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生成论[D];四川大学;2005年

3 周宁;《现代》与三十年代文学思潮[D];山东大学;2007年

4 马春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夏榕;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象与方法[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歌放;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流变与日本的渊源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高辉;文学革命中的西方文学思潮[D];山西大学;2013年

4 钟磊;《新青年》与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的形成[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5 吴诗媛;“为艺术”与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思潮[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体坤;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探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凡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思潮中的表现形态[D];山东大学;2006年

8 旦正项秀;略论藏族近代文学中的文学思潮[D];西藏大学;2013年

9 周利荣;从感性的泛滥到理性的回归[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蒋满凤;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1917年-1949年)[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4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04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3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