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
本文关键词: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 出处:《名作欣赏》2015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雪国》是川端文学中极具魅力的作品,它完美的景物描写和深层次的审美内涵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只有宏观把握川端文学的文化定位,从微观角度深入解析作品中的美学涵义,才能真正体会川端文学的魅力。该文从《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入手探析了川端康成的生命美学和艺术价值。
【作者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一、川端康成的生命美学川端康成文学之美形成于对日本文化的深层次解读与创造上,有其深厚的审美意蕴。首先,“物哀”是继承了平安朝以《源氏物语》为中心形成的物哀精神,即包含着悲哀与同情的意味。而这种哀叹、同情的色彩大多从小说众多的女性形象身上体现。如川端康成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帆,张志斌;《雪国》的日本情愫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杨振宇,金乃茹;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李洁;;《雪国》中“狐の嫁入リ”的翻译[J];日语知识;2007年06期
4 洪丽霁;;情与爱·去与留·生与死——《雪国》人物关系解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5 吴雪琼;;从自然、女性、虚无看《雪国》之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6 李文刚;;《雪国》禅宗境界虚无美之特征探析[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韩丽红;;《雪国》中驹子的悲剧命运[J];文学教育(下);2008年03期
8 社本武;;论《雪国》中女性的哀切观照[J];日本研究;2008年03期
9 李晓英;;《雪国》展现的悲与美[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0 孟令秀;刘春波;刘阳;;《雪国》作品赏析[J];才智;2009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鸣雁;;矛盾与迷茫的重合——再析《雪国》中的男主人公岛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学康;《雪国》的魅力[N];云南日报;2003年
2 路娴;浅谈《雪国》的艺术特色[N];山西日报;2004年
3 周阅;川端康成的《雪国》[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大江健三郎(日本作家) 莫言(中国作家);作家与作家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叶渭渠;东瀛美文的一缕缕香语[N];文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颖;文化助力与《雪国》的艺术成就[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江亦舟;从《雪国》中的“红”、“黑”、“白”看现实与非现实的共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李雯婧;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建伟;《边城》与《雪国》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彭群林;论《雪国》中体现的“纯粹”[D];湖南大学;2013年
6 田钰榕;论《雪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慧;以新批评视角分析《雪国》和《边城》[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媛媛;文学作品的语言翻译——以《雪国》两译本的比较分析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9 杜芝林;翻译中的语序和意思传达[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2年
10 刘婧蔚;《雪国》—作为“想象空间”的国度[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13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1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