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亚细亚主义”“大东亚主义”及其御用文学

发布时间:2017-12-21 01:01

  本文关键词:“亚细亚主义”“大东亚主义”及其御用文学 出处:《名作欣赏》2015年2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亚细亚主义”“大东亚主义”御用文学


【摘要】: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作家炮制了大量作品,宣传和兜售"亚细亚主义""大东亚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货色,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林房雄的《青年之国》、佐藤春夫的《亚细亚之子》、多田裕计的《长江三角地带》、太宰治的《惜别》等。这些作品均以中国为背景,或以中国人为主人公,杜撰荒谬的情节,影射歪曲中国名人的形象,诬蔑抗日人士,美化汉奸,鼓吹"亲日"与"和平"。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313.06
【正文快照】: “亚细亚主义”“大东亚主义”与林房雄、佐藤春夫、多田裕计的小说在侵华战争中,日本除了提出“保护日本在华利益”“膺惩支那”之类的赤裸裸的侵略逻辑外,还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冠冕堂皇的军国主义理论,其核心就是“亚细亚主义”,或称“大东亚主义”。所谓“亚细亚主义”“大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默二;;新瓶旧酒太宰治[J];书城;2009年10期

2 陈希我;;太宰治的“生”、“罪”、“死”[J];名作欣赏;2010年10期

3 谢卫平;解惠杰;;一个自杀者的生存渴望——对太宰治自杀之谜的解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12期

4 张艳菊;;浅析太宰治的“女性独白体”小说的写作动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5 李兴华;;家的“孤独”——解析太宰治《维荣之妻》[J];大众文艺;2011年06期

6 止庵;;关于太宰治[J];读书;2012年08期

7 张艳菊;;解读太宰治笔下的“おさん”[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3年02期

8 张艳菊;;以对死亡的告白为视角解读太宰治的《おさん》[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3年04期

9 白晓煌;;太宰治与他的文学再评价[J];博览群书;1999年03期

10 沈瑶;;自我解体的焦虑与救赎——以太宰治的自杀为视点[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军;;“我想到没有女人去的地方”——从《丧失为人资格》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观[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扬;太宰治:“斜阳”中窥看“人间失格”[N];文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相乐;被历史伤痕“谋杀”的太宰治[N];华夏时报;2011年

3 李长声;太宰治的樱桃[N];东方早报;2011年

4 乔宗玉;与太宰治擦肩而过[N];北京日报;2012年

5 董炳月;《惜别》与“太宰鲁迅”[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孙郁;“最初的文明患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乃馨;太宰治《斜阳》的人物像[D];湖南大学;2009年

2 邱璐;太宰治的罪意识与反抗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然;“犹大”形象中的太宰治的负罪意识[D];吉林大学;2008年

4 蓝春敏;论太宰治的女性独白体[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王秀梅;太宰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王建升;试论太宰治文学中“恍惚与不安”的情结[D];外交学院;2011年

7 李彦霞;试论“母亲”对太宰治的影响[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8 李现凤;太宰治文学主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蔡菁;窥探太宰治文学中的精神压力[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刘丽娜;解读太宰治及《人间失格》[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14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14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c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