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家庭天使”与“反叛天使”——论激进女性主义视角下爱格尼斯与安娜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18-02-02 01:41

  本文关键词: 家庭天使 父权制 爱格尼斯 安娜 激进女性主义 出处:《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爱格尼斯与安娜分别是《大卫·科波菲尔》与《五镇的安娜》中的女主人公。二者都成长于父权制的殖民化教育,但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使得她们一个成为了"家庭天使",另一个则成为了"反叛天使"。从激进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爱格尼斯与安娜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无论是逆来顺受的爱格尼斯还是有反叛意识的安娜都难逃命运的悲剧,从而揭示了父权制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之一。
[Abstract]:Agnes and An Na are heroines in David Copperfield and An Na in five towns. Both grew up in patriarchal colonization education, but because of the background of life. It makes one of them become "family angel" and the other becomes "rebel ang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adical feminism,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Egnes and An 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tragedy of fate can not be escaped by either Egnes or An Na with rebellious consciousness, which reveals that patriarchy is one of the roots of female oppressio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引言激进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概念之一就是“父权制”。美国激进女性主义者米利特(Kate Millett)在其《性政治》一书中,最先引入了父权制的概念,指的是“男人有权支配女人,年长男子有权支配年少男子。”[1]激进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到男权制社会制度的压迫,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晓红;;性的差别与平等:女性主义语境下的妇女权利发展模式[J];河北法学;2008年11期

2 马姝;;论强奸罪应当废除——基于后现代女性主义立场的一种观点[J];河北法学;2011年12期

3 刘艳;姜奕;;威拉·凯瑟草原三部曲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胡波莲;;疯狂与死亡——《呼啸山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黄梅;;名将美人:谁人命竞若琴弦——试探《命若琴弦》的男权主义立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9期

6 贺润东;;一曲为自由而抗争的哀歌——评《一小时的故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王萍;;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郭勤;;《紫颜色》的女性主义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张富民;;女性与女权主义视域中《威尼斯商人》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梁静华;;男性话语下的妈祖崇拜[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关景媛;;清末民初淑女教育的断裂与传承[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刁伟涛;;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和降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许瑾宏;;女性研究论文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以2010年中国心理学主流期刊为例[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7 杨志红;;以性别视角浅析婚姻心理个案[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8 吴艳平;;女性的幻象与镣铐——儿童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9 龙慧蕊;;中国青年群体性别气质呈现与模糊化:基于微信虚拟空间的性别表演[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帅庆;;生态文明意识的性别差异及其构建[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褚艳红;变动中的女性研究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潘秋蕾;《马利纳》作为女性主义文化、社会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晨;当代女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周建兰;新世纪《东方女性》中女性情感表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欧海艳;林白小说创作本土化流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谷青;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3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83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