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镇畸人》中交流的失败及畸人出路的解析
本文选题:疏离 切入点:交流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生长于农村而活跃于城市,这一特殊的背景使舍伍德·安德森对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化对淳朴农业文明的冲击感受尤为深刻。安德森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们因此丧失了自我表达及相互交流的能力。在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中,这一情感危机得到了充分表露。温斯堡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虚构小镇,在那里居住着一群“畸人”。由于丧失了自我表达的能力,他们无法进行相互交流。然而,小镇居民仍然尝试着与外界进行沟通。一些居民企图与一个不存在的上帝进行交流,而另一些人则尝试通过语言,触摸,性以及艺术进行自我表达。然而,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下,他们的尝试无一成功。在这样一个混沌压抑的社会,艺术成为了“畸人”们的出路。然而,安德森的艺术家形象必须具备两个特质才能与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对抗,并重新赋予“畸人”们自我表达的声音。首先,他必须具备足够的同情心及艺术敏感性;其次,在他身上必须具备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批评,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小镇畸人》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失败进行分析,从而对“畸人”们的出路进行探索。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介绍作者安德森,之前学者对于《小镇畸人》的研究以及论文的纲要。正文部分为三章。第一章讨论小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杰西·本特利无法与他的“上帝”成功进行交流的原因;第二章分析小镇居民通过语言,触摸,性以及艺术进行自我表达但遭遇失败的原因;第三章对安德森的艺术家人物进行解读,探讨其作为“畸人”的出路需要具备的特质。文章的结尾再次肯定艺术作为对抗资本主义工业化所拥有的力量。
[Abstract]:Growing up in the countryside and active in the city, this special background makes Sherwood Anderson feel deeply about the impact of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simpl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Anderson believes that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leads to alienation between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and people lose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In Anderson's masterpiece, the Town Man, this emotional crisis has been fully revealed.Winsborough is a fictional town in Ohio, where a group of "freaks" live.They were un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they lost the ability to express themselves.However, the townspeople are still try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Some people try to communicate with a nonexistent God, while others try to express themselves through language, touch, sex, and art.However, under the impact of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none of their attempts were successful.In such a chaotic and oppressive society, art has become a way out for people.However, Anderson's image of the artist must have two characteristics to confront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assign the voice of the "freaks" to self-expression.First, he must have enough compassion and artistic sensitivity; secondly, he must have a mixture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This paper applies Marxist criticism, especially the viewpoint of western Marxist theory, to analyze the failur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n "small town malformation" through the way of reading the text in detail, so as to explore the way out for the "abnormal people".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author Anders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The text is composed of three chapters.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reasons why Jesse Bentley,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cannot communicate successfully with his "God".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interprets Anderson's artist characters,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Anderson needs to have as a way out of "teratology".The end of the article reaffirmed the art as a force against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莉;;《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及作者的女性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2 唐彬;;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的现代主义视角[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陈榕;突破语言之栅──评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徐娟;;梦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小镇畸人》的结构主义解析[J];海外英语;2011年01期
5 左贵凤;;《小镇畸人》中的词汇衔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1期
6 刘宇;;通往心灵和谐的旅程——乔治·威拉德在《小镇畸人》中的成长历程分析[J];考试周刊;2009年47期
7 王亚红;;象征主义在《小镇畸人》中的运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张玉婷;;爱的失落——解读《小镇畸人》中的三位女性形象[J];文教资料;2009年10期
9 周正履;杨跃;;从《小镇畸人》看安德森的创作艺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周红;《小镇畸人》的现代意识[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Tan Chung;;Where from the“secret of expression”of Chinese civilization?——Historical operation of“chindia”in mining th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China[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北京论坛(2006)论文选集[C];2006年
2 Petra Chu;;马蒂斯与远东美术(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杨适;;中国之“鉴”与希腊人的“爱智慧”—中西人类精神自觉形态比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陈弘毅;;儒家与民主是否相融:从1958年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宣言”谈起(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Józef Grabski;;美术传播功能之观察:美术在历史长河中与多媒体时代之艺术能量问题(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David Carrier;;当代美国视觉艺术中的传统与创新(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徐小虎;;艺术中的永恒价值(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Eugene Thong;;On Modernisation and Tradition[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姜苦乐;;全球主义和现代性的重构——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与泰国艺术的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Stephen Chatman;;The Influ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on Canadian Contemporary Art Music[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留美心理学博士 悠扬;手机的“温柔陷阱”[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陈静;压制、惩罚、异化:狄更斯主要作品中的空间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申圆;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伦敦映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王晶;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黑人创伤的文化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甲鲁海;尤金·奥尼尔欲望悲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凌建娥;论苏珊·格拉斯佩尔戏剧的艺术愿景[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杨永春;当代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中的身份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周丹;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芳;对《小镇畸人》中交流的失败及畸人出路的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海燕;《小镇畸人》中“爱的失落”主题的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田静;《小镇畸人》与《圣经》[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佳蔚;《小镇畸人》中畸形人物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英俊;《小镇畸人》中的精神异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相云燕;《小镇畸人》中舍伍德·安德森的表现主义艺术[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杨莉;《小镇畸人》生态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晴晴;从叙事角度分析《小镇畸人》中乔治·威拉德的成长[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师建卓;解析《小镇畸人》中的表现主义技巧[D];辽宁大学;2013年
10 钟琰;论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的两性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6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70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