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反讽语言风格
本文选题:反讽语言 切入点:斯威夫特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20期
【摘要】:《格列佛游记》是爱尔兰都柏林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的航海探险故事,利用借代、夸张等语言表现手法时18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行为进行讽刺与抨击,是讽刺文学的传世之作。本文评析其精湛的反讽语言风格,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Abstract]:"Gulliver's travels" is Jonathan Swift Ireland Dublin satirical novelist's classic novel about the protagonist Gulliver's sailing adventure story, by metonymy, irony and criticism of various acts of exaggerated language expression whe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ritish society, is a satirical literature masterpieces. This paper evaluates its exquisite irony language style, so that readers can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rhetoric.
【作者单位】: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分类号】:I56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静;;论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云甫;张杨莉;;《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周甄陶;;从《格列佛游记》中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J];大众文艺;2011年23期
3 袁媛;袁群;;论《格列佛游记》的反语讽刺艺术[J];考试周刊;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华;忧患意识:《格列佛游记》主题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2 李毅;;浪漫的谎言和隐蔽的批评——对《格列佛游记》的文化解读[J];美与时代;2006年05期
3 郑茗元;;虚构—讽刺—现实:也析《格列佛游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邓宏艺;;对理性与文明的诘问——《格列佛游记》的另类声音[J];世界文化;2008年09期
5 李江;;《格列佛游记》的批判性分析(英文)[J];思想战线;2009年S1期
6 曾光湖;;论《格列佛游记》对童话的成功借鉴[J];老区建设;2009年22期
7 张晓春;;接受美学视野下《格列佛游记》之魅力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李霞;郑晓;;从隐喻角度分析《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的异同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9 赵亮;;论《格列佛游记》中空间的社会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滕梅;颛宇;;意识形态作用下译作的变形——《格列佛游记》在中国的译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谢远东;音乐和思维的理想国[N];法制日报;2002年
2 谢远东;音乐和思维的理想国[N];南方周末;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妹;《格列佛游记》中的前景化艺术[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迎春;《格列佛游记》中的陌生化艺术[D];山东大学;2013年
3 周甄陶;《格列佛游记》与18世纪西方理性的反思[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伶伶;《格列佛游记》中人物的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秀云;《格列佛游记》的女性主义解读[D];宁波大学;2009年
6 张帆;讽刺之上的寓意—《格列佛游记》思想内涵再认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晓刚;《乌托邦》和《格列佛游记》中的理想社会的比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王玲娟;《格列佛游记》中英国性的反思和重建[D];湘潭大学;2013年
9 任晓玲;论《格列佛游记》中对自然科学的讽刺[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10 宋岩;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7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70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