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视角下的波德莱尔诗词语言
本文选题:隐喻 + 修辞 ; 参考:《语文建设》2015年05期
【摘要】:作家波德莱尔开创了现代诗歌创作的先河,为处于寂静的文坛带来了新鲜的花香。长期以来,波德莱尔通过诗歌创作实践倡导的隐喻与"象征主义"的创作语言风格,不但对西方作家影响深远,而且也深深地影响到我国文人的诗歌创作。笔者通过隐喻理论研究,以波德莱尔代表作十四行诗集《恶之花》为例,试图揭示波德莱尔以隐喻意象所表达的"现代"文学态度。
[Abstract]:The writer Baudelaire pioneered the creation of modern poetry and brought fresh flowers to the silent literary world.For a long time, the metaphor and symbolism advocated by Baudelair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poetry creation not only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western writers, but also deeply affect the poetry creation of Chinese literati.Through the study of metaphor theory, taking the sonnet of Baudelaire's masterpiece, "the Flower of Evil",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tries to reveal Baudelaire's "modern" literary attitude expressed by metaphorical imagery.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
【分类号】:I565.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恶与美的交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陈健;;攸同·未裂:浅析“意境”“象征”特征的相似之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3 王席文;;忧郁的浪荡子——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4 袁学敏;;从《套中人》到《地洞》[J];飞天;2009年08期
5 海霞;;凤凰涅i谩ち队劳ぐ屠账沟摹冻嗦愕奈绮汀穂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李雷;;唯美主义的艺术非道德化解读[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杨安翔;;鲁迅与波德莱尔的话语共鸣[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尹默;张馨引;;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美学意蕴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朱玉兰;;庄子与波德莱尔的生死观之比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满志慧;;浅析中西方文学中月亮的意象——以张爱玲作品为例[J];芒种;201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鲍俊晓;;萨特的转折:从想象现象学到存在主义[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郝若琦;勃洛克抒情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唐湘;女性主义与创伤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婷;为了逼近人类写作行为的真实图景[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玉兰;日常生活的审美现代性救赎[D];西南大学;2008年
3 许晶;《奇境》的叙事艺术[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姜华;忧伤的花朵[D];中南大学;2008年
5 侯翠;大时代背景下的“达明一派”歌词解读[D];暨南大学;2008年
6 王茹辛;20世纪日本文学中的“死亡悖论”管窥[D];复旦大学;2008年
7 邵芹;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城市景观”及现代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君;现代审美经验的阐释与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源;埃里克·侯麦电影时空艺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钱萍;优雅的逸民——柏桦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绍华;1919-2000:波德莱尔在中国[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刘波;波德莱尔与法国浪漫主义思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师华;波德莱尔——“众人的良心”[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刘波;波德莱尔“应和”思想的来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刘波;《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6 颜青;;波德莱尔诗歌的伦理意义探析[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7 刘良吉;;纨绔及其意义——福柯与波德莱尔[J];江汉论坛;2007年03期
8 刘辉成;;论波德莱尔的颓废美思想[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刘波;尹丽;;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凌鸿;;波德莱尔恋曲变奏[J];法国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金佳;;波德莱尔散文诗中的叙事[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晨亮(清华大学);波德莱尔的枝枝蔓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曾靖皓;《回忆波德莱尔》:勾勒手捧“恶之花”的诗人[N];文艺报;2011年
3 张泠;枷锁中的波德莱尔[N];南方周末;2004年
4 ;忧郁的雨天忧郁的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云也退;恶之中寻见一切风骚[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路文彬;波德莱尔的慈善之举[N];学习时报;2011年
7 韩猛;批评的真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曾靖皓;手中捧“恶之花”的诗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罗岗;庸俗的“颓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陆扬;游荡城市的记忆[N];中华新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雅;波德莱尔与中国新诗[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志亮;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D];贵州大学;2009年
2 胡博乔;分析《忧郁与理想》中女性的多重形象以及波德莱尔的无意识性冲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李英娟;波德莱尔及其诗歌的“忧郁”基调[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思远;论波德莱尔象征主义诗歌中的反省意识[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邓婷;论波德莱尔作品中的现代性体验[D];湘潭大学;2014年
6 郑建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与浪漫主义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7 苏丹;遮蔽与重现[D];南昌大学;2008年
8 初金一;俄国文学视野中的波德莱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周圣国;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沙仁图雅;新艺术的先驱——波德莱尔及其《恶之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5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76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