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手法演绎的追忆与寻找—索尔贝娄短篇小说表现手法与主题初探
本文选题:索尔·贝娄 + 短篇小说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索尔·贝娄被誉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最伟大的美国作家。带有犹太色彩的作品使他在美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的地位。索尔·贝娄于1976年因“对当代的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索尔·贝娄作品中强调的家庭与宗教观念,以及传统的犹太文化成为研究的重点。中国对索尔贝娄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研究成果包括专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以及期刊文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者们都把关注点放在了贝娄的长篇小说上,而他的短篇小说并没有获得与之等价的关注度。 在索尔·贝娄的短篇小说里,他在叙述技巧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将电影理论运用于其短篇小说中就是创新之一。索尔贝娄的短篇小说主要表达两个主题:回忆与追寻。电影技巧如多镜头运用、蒙太奇以及可视意象都使回忆与追寻主题表现的更加深刻。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发现其短篇小说中用到的电影技巧以及这些电影技巧如何帮助索尔贝娄表达了他回忆与追寻的主题。
[Abstract]:Saul Bellow is known as the greatest American writer after Hemingway and Faulkner.His works with Jewish color gave him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Saul Bellow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76 for his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subtl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Saul Bellow's works emphasize family, religion and traditional Jewish culture.The study of Saul Bellow in China began in the 1980 s, including monographs,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ster thesis and journal articles.Both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Bellow's novels, but his short stories have not received equal attention.In Saul Bellow's short stories, he makes some innovations in narrative techniques.The application of film theory in his short stories is one of the innovations.Saul Bellow's short stories mainly express two themes: recall and pursuit.Film techniques such as multi-lens use, montage, and visual imagery all add depth to the memory and pursuit of themes.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devoted to discovering the film techniques used in his short stories and how these techniques can help Saul Bellow express the theme of his recollection and pursui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江;;杂谈“掠美”[J];读书;1983年11期
2 路也;世界之外,哪儿都可以[J];山东文学;1996年11期
3 张亚丽;;脚印[J];清明;1996年01期
4 李万钧;百年不遇的一部小说精品文库[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4期
5 沈志坚;;读伊甸小说《蚱蜢》有感[J];青年文学;1997年01期
6 朔文;《朔方》举办西部文学创作座谈会[J];朔方;2003年12期
7 ;《朔方》2003年总目录[J];朔方;2003年12期
8 任动;;论孙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张丽华;;读者群体与《时报》中“新体短篇小说”的兴起[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亚涛;;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女性主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入选作品篇目短篇小说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2 洪治纲;;洗尽尘滓 独存孤迥——2005短篇小说创作巡礼[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3 李万钧;;中外短篇小说的故事和性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卞峰;;论福斯特和他的短篇小说[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袁基亮;;贺享雍短篇小说谈[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谢有顺;;短篇小说的写作可能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7 萨支山;;“故事”与“抒情”:五六十年代短篇小说的两种可能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汪政;晓华;;小说在谁的手里成为刀子——谈盛可以的短篇小说[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吴开晋;;可资借鉴的短篇小说创作技巧——重读著名作家郭澄清的短篇小说[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汪丽影;;没开枪的理由——简析大冈升平的《俘虏记》[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达;短篇领域有好东西[N];文艺报;2005年
2 ;来自广告的短短篇小说[N];深圳商报;2002年
3 张学昕 吴宁宁;我看当下青春写作[N];文学报;2005年
4 杨耀健;历史题材的深层掘进[N];文艺报;2006年
5 北乔;保持前行的姿势[N];文艺报;2008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写短篇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无奈”[N];东方早报;2011年
7 吴义勤;“油菜坡”与“大学城”[N];文艺报;2005年
8 陈忠实;眼光专注于底层生活[N];东莞日报;2008年
9 西藏商报记者 刘明;我区女作家王义明短篇小说《幸福》获全国小说一等奖[N];西藏日报;2004年
10 肖复兴;古典主义的魅力和遗憾[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敬波;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乃刚;辛格短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晗;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吕东亮;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宋先红;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语言形式与文本意义的关联研究(1917-1949)[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西强;曾朴、曾虚白父子及“真美善作家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莉;周瘦鹃主编时期《申报·自由谈》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文迎霞;晚清报载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颜敏;在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林雨;电影手法演绎的追忆与寻找—索尔贝娄短篇小说表现手法与主题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3 尹萍;论90年代短篇小说的空间形式[D];青岛大学;2005年
4 蔡隽;从“现代”到“后现代”[D];苏州大学;2004年
5 李翔;胡适短篇小说翻译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陈静纯;哈代短篇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苗海红;张天翼短篇小说艺术论[D];扬州大学;2010年
8 陈述;厄内斯特·海明威短篇小说主题的多样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刘素芳;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芦君君;海明威短篇小说对话的语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5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76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