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韩左翼文学的相互观照
本文选题:中国 + 韩国 ; 参考:《东疆学刊》2015年01期
【摘要】:中国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伴随着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且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对世界弱小民族的关注。中国文学中的韩国书写,就是关注弱小民族文学的重要一脉。中国文学对近代韩国的关注始于对其沦亡的同情,继之对其英雄的赞颂,直至左翼文学的相互观照,这其中有一条逐渐清晰的脉络贯穿其间,那便是对血性与勇气的渴望与张扬。这正是中韩两国相互观照、同气相求、平等交往的重要契合点,也是双方共同的精神滋养。
[Abstract]:The awakening of Chinese modern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accompanied by the change of Chines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from the beginning, it is accompanied by the attention to the weak nations of the world. Korean writing i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ve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eak national literature. Chinese literature's concern for modern Korea began with sympathy for its demise, followed by praise for its heroes, and until the left wing literature looked at each other, in which there was a gradually clear thread running through it. That is the desire and publicity of blood and courage. This is precisely the important common point of mutual consideration, seeking and equ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and is also the common spiritual nourishment of both side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小川;;旧主情怀——中国人眼中的朝鲜(1895年—1945年)[J];世界博览;2009年04期
2 崔雄权;向力与张力之合力:中国革命文学在现代朝鲜[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惠;杨茹;;反抗的执着与自由的偏至—论蒋光慈的“英雄情结”[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陈红旗;;对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理论资源的几点认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倪正芳;;光荣的独舞——重返文研会“拜伦百年祭”现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池大红;;俄苏文化与蒋光慈革命叙述的二重变奏[J];求是学刊;2006年06期
5 邓宏艺;赵艳敏;;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张立群;;论1920年代新诗的国家主题[J];人文杂志;2013年01期
7 赵玉琳;;蒋光慈诗歌中的都市书写[J];青年文学家;2013年30期
8 赵新顺;;蒋光慈创作中革命话语对日常生活话语的主导[J];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滋池;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D];上海大学;2010年
2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史元明;“革命+恋爱”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朱宏伟;走向革命的浪漫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新平;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雷霖;现代战争叙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894-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阳;“革命加恋爱”模式小说探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苏丽璇;论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信仰叙事[D];厦门大学;2008年
3 梁婉妮;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书信体小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丁亚轩;两性话语的合谋与裂隙[D];河北大学;2009年
5 马琳;论蒋光慈小说中的流行元素[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胡婷;私人生活中的个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静雅;一个时代的“奇迹”[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雨婷;混杂中寻求“第三空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炳范;日本战后左翼文学战争认知理念批判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1年03期
2 冒键;;20世纪30年代中美左翼文学关系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肖四新;;马克思主义是法国左翼文学发展的原动力[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3期
4 杨亦军;;法国左翼文学的形成与演进——法兰西思想理性的“祭奠”和“凯旋”[J];国外文学;2012年04期
5 王予霞;;生存转向与美国左翼儿童文学的勃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2期
6 刘炳范;日本战后左翼文学批判研究[J];日本研究;2001年03期
7 王予霞;;从激进政治走向“学术”政治——论美国当代学院左翼的文艺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01期
8 吴岳添;;马克思主义对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的影响[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3期
9 王予霞;;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历史衍变[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年02期
10 王予霞;;美国黑人左翼文学消长的历史启示[J];国外文学;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利平;中日左翼诗歌中农村和都市的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娜;以历史视角解读戈尔德的《没钱的犹太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乐园园;梦想与激进[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3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81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