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海明威文学作品专题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2 21:12

  本文选题:海明威 + 文学教育 ; 参考:《语文建设》2015年23期


【摘要】:海明威是美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力,我国青少年必读外国书目中,就有很多海明威的作品。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海明威的文学作品常常被当作教材。本文通过对海明威文学作品的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加深对海明威作品的理解,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Hemingway i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world, his works have a very wide influence, Chinese teenagers must read foreign bibliographies, there are many works of Hemingway. Hemingway's literary works are often used as teaching material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By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teaching of Hemingway's literary works, this paper aim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Hemingway's work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eaching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分类号】:G642;I1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彭雅英;;《永别了,武器》两译本的审美比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韩正;王晋华;;评《永别了,武器》的语言运用——从“我”到“你”或到“我们”的人称转变[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3 龙奇玉;;从《永别了,武器》看战争的悲剧[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4 李树欣;;“家园无觅处”:《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5 周莹;;斗牛士和歌手之间的对话——《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比较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11期

6 陈水英;;从社会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永别了,武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李昂;;《永别了,武器》体现的是宿命论[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韩正;王晋华;;评《永别了,武器》的语言运用——从“我”到“你”或到“我们”的人称转变[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2 肖健;吴宇;;战火之下的虚无印象——《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意义剖析[J];江淮论坛;2012年04期

3 王晓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第一人称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娄宏亮;;隐喻视角下对《永别了,武器》中自然要素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5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冷宁;从《永别了,武器》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丹;《永别了,武器》中的动物原型分析[D];燕山大学;2013年

3 陈芳兰;《永别了,武器》林疑今译本之审美再现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雪雁;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创作思想[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2 李媛媛;;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6期

3 李昂;;《永别了,武器》体现的是宿命论[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李公昭;幻灭与成长——论弗雷德里克·亨利的伤感教育[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5 陈雷;海明威作品中的“青年因素”[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6 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7 孙玉珍;《永别了,武器》中反讽与象征的叙事特色[J];学术交流;1996年04期

8 李正中,高游;战争与恋爱的双重主题──评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忆;;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4期

2 侯林梅;;国内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综述(1980~2010)[J];英语教师;2011年07期

3 高明玉;;当前中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反思与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05期

4 潘润润;;三十载历史回顾及现状:英美文学教学在中国(1982-2012)[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3期

5 刘芳;;认知诗学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6 黄成洲;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J];唐都学刊;2001年04期

7 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8 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Ⅱ)[J];外语研究;2002年06期

9 覃志峰;英美文学教学谈[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关春梅;谈英美文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慧敏;于建华;;漫谈海明威的笔和枪及其死亡意识[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电影化[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兰晓萌;永别了,武器[N];华夏时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晓明;[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瑶;语料检索在文学欣赏课中的运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邱云峰;美国二十世纪“迷惘的一代”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赵欣欣;燃烧的战争世界[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范能维;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世界[D];苏州大学;2008年

6 易丽君;从海明威的三部小说中管窥其女性意识[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若纯;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良翠;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坤;[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颖;解读海明威的死亡主题[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0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880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