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记忆与历史书写——大江健三郎《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的历史叙事探析
本文选题:大江健三郎 + 《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 ; 参考:《外国语文》2015年04期
【摘要】:《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天皇制批判主题小说的扛鼎之作。运用叙事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将《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置于作家创作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在故事深层结构上,小说通过对俄狄浦斯神话原型的借鉴,将原型运用与反天皇制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表现了天皇制枷锁对现代日本人的精神禁锢,体现了作家省察历史与现实的理性精神和解剖自我灵魂的自省精神。在叙事上,小说采用元小说技法,通过口述现场的彰显,以个人言说的记忆来重构历史,呈现出对宏大历史叙事质疑的新历史主义倾向。《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很好地实现了有意义的形式对小说主题的建构,为日本当代作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Abstract]:The day of wiping away tears for me is the work of the Japanese writer Kenshiro Oe. With the help of narratology and psycho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story, the novel draws lessons from the archetypes of Oedipus mythology by putting it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writer's creation. Comb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archetype with the theme of anti-imperial system, it shows the spiritual imprison of modern Japanese by the yoke of the imperial system, and embodies the rational spirit of examining history and reality and the introspection spirit of dissecting the soul of oneself. In the narration, the novel adopts the metafiction technique, through the oral scene manifestation, uses the personal speech memory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It shows a tendency of new historicism to question the grand historical narration. "the day of wiping away tears for me personally" has well realiz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n a meaningful form, and has provided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novel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writer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日本现代作家的历史认识与小说创作研究”(2014-ZD-096);“德日当代作家的二战记忆与文学书写比较研究”(2015-ZD-150)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53批面上项目“大江健三郎小说诗学研究”(2013M53166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13.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彦;;论身体在当代语境下的显性表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彭卫民;;语言符号对性的介入的可能性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马国伟;;彝族咒鬼经《之子宜乍》及其文化、文学价值[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黄伟生;;越南关于“死亡”的禁忌表达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7年10期
5 申富英;;论《尤利西斯》中的禁忌[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6 谭龙飞;;从《狼图腾》看中国图腾文化[J];传承;2011年20期
7 孙正国;熔铸民族性:土家族饮食禁忌的人类学考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陶春林;;“巴”义新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9 李青;;崇拜与畏惧:对玉溪地区蛇禁忌的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8期
10 杜逸娇;;中外禁忌语刍议[J];大众文艺;2012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2 陈立勋;;观物取“色”,格物致“道”——有感于南非、迪拜及欧洲一行的城市色彩考察[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陈静;;关于集体记忆和电影艺术创作的内在关系[A];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鸿雁;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浩;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魏治勋;禁止性法规范的概念[D];山东大学;2007年
7 刘波;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的嬗变[D];复旦大学;2007年
8 晁天义;先秦道德与道德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李丛;古代禁咒治病术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飞鸿;彝汉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洪波;凝聚、超越与沉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q;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性图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衣帆;精神分析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中国化进程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娟;先秦东夷部族神话传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玲;唐代医学禁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轩;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一种人学价值论的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宗源;民族文化的复兴与现代生活的复魅[D];海南大学;2011年
10 于玲;论古希腊人的宗教命运观念[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佳;;大江健三郎的新作《被替换的孩子》[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3期
2 胡志明;“包含着分歧的重复”──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看大江健三郎小说方法的文化内涵[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3 许延;文学要寻求光明——大江健三郎小说探魅[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许金龙;;大江健三郎简略年谱(一)[J];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05期
5 许金龙;;一部拷问灵魂的力作——评大江健三郎新作《空翻》[J];出版广角;2003年08期
6 大江健三郎,帅松生;大江健三郎散文选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01期
7 陈云辉;;大江健三郎小说基本倾向简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张景韬;;大江健三郎封笔之作《别了,我的书!》[J];出版参考;2006年28期
9 徐e,
本文编号:2015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1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