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试析《永别了,武器》中迷惘和悲剧的交织

发布时间:2018-06-19 09:13

  本文选题:迷惘 + 悲剧 ; 参考:《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所著长篇小说,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为主题,通过对小说中的悲剧人物亨利的描述表达了反战的情绪和对人生的困惑。小说揭示了迷惘的一代的悲剧的必然性。《永别了,武器》也是一战之后美国社会众多反战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Abstract]:Farewell to Arms is Hemingway's novel on the theme of the war against imperialist aggression. It expresses anti-war sentiment and confusion about life by describing the tragic character Henry in the novel. The novel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tragedy of the lost generation. "Farewell to Arms"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ti-war novels in American society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作者单位】: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经贸学院;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昂;;《永别了,武器》体现的是宿命论[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刘斌;;浅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主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3 袁行;;《永别了,武器》中的《圣经》情结[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龙奇玉;;从《永别了,武器》看战争的悲剧[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5 马礼霞;;《永别了,武器》中的荒诞意识[J];文学教育(上);2010年11期

6 王安nI;;《永别了,武器》的现代阐释[J];文学教育(下);2011年04期

7 王洪强;;《永别了,武器》中的“别武”三部曲[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2期

8 李树欣;;“家园无觅处”:《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彭雅英;;《永别了,武器》两译本的审美比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马真虎;;论《永别了,武器》的警世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艳;从功能语法角度研究《永别了,,武器》[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许彩敏;《永别了,武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重庆大学;2010年

3 石萍萍;无以逃脱的生死骗局[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双丽;被缚者的艰辛历程[D];吉林大学;2008年

5 钱仕盈;身体的压抑与反抗[D];西南大学;2008年

6 钟永丹;《永别了,武器》中的存在主义倾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宏志;从《永别了,武器》中读海明威的艺术风格[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李影;论《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心路历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黄芳;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海明威的生态女性意识[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俐;论《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存在主义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9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39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7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