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现代性与西方文学研究转型:1880-1930

发布时间:2018-08-03 07:53
【摘要】:文学批评和批评理论的发展始终受到社会发展和历史思潮的影响。启蒙思潮的发展导致理性主义兴起和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阶段,这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客观、理性和实证的态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在此影响下也转向客观和整体性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就基本确定了20世纪上半叶文学研究的大致框架,科学性赋予文学研究推陈出新的特点,造就了它在20世纪的繁荣发展直至"枯竭"。研究人员的专业化也是其影响的结果之一。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riticism theory is always influenced b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trend of though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lightenment trend led to the rise of rationalism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human society, which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Under this influence, the research on literary criticism and literary theory has also turned to objective and holistic research, and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These achievements basically confirmed the general frame of literary research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cientific nature endows the literary researc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nging forth the old and bringing forth new ones, and makes it flourish and develop in the 20th century until "exhaustion". The specialization of researchers is also a result of its impact.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一凡;现代性[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陈文忠;;文学史体系的三元结构与多维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李丽;;从“认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体式的多样化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卞甜;;《达洛卫太太》与“天使”——析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田小凤;曾宏伟;;论毕飞宇儿童视角叙事文本的价值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龚慧华;;做个诗人,史学家还是小说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郭建英;;泣血的玫瑰——论乔安娜·伯顿与爱米丽·格里尔生的爱情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郑维;;蛾与蝶——从女权主义视角看“荡妇”潘金莲和萨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欧孟红;试论白先勇小说的戏剧化[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影君;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1897-1927[D];辽宁大学;2011年

7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孟祥春;利维斯文学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佳娣;戴维·洛奇在中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付一春;狄更斯与英国流浪汉小说传统[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奋;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2 刘俐俐,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骆顺民,付崇国;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型——以《文坛边上的搜索》为视点[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赵慧平;;开展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理论进程的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6期

5 傅利;黄芙蓉;;回归文本审美的文学批评理论:评《文学独创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6 孔耕蕻;论理论的批评化——对文学研究中唯逻辑规范主义的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1期

7 龙云;;西方文学研究的“伦理转向”——功能类型及研究焦点[J];外国文学;2013年06期

8 潘冈;;文学的泛化——关于当前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的对话[J];山花;2001年05期

9 萧成;从理性中心到语言中心——从南帆《文学的维度》看一种现代理论批评在中国的建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9期

10 黄茵 ,殷睿;上海举行的“90年代文学研讨会”略记[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森;;校园文学培养鲜活生命的本真[A];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成果——校园文学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红;越南文学批评理论工作者代表团来陕访问[N];陕西日报;2007年

2 韩文鑫 中共党员;热望“重估”之后降临一个文学新时代[N];辽宁日报;2011年

3 杨光祖;文学还能更好些吗?[N];文学报;2012年

4 邱国红/译;为什么我要选择文学[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熊元义;当代文艺批评的理论反思[N];文艺报;2012年

6 张昊臣 李嘉璐;文学研究中的普遍性、差异性与融通性[N];文艺报;2013年

7 周思明;马克思文学批评理论的恒久魅力[N];河北日报;2011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马驰;对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厦门大学 林丹娅;女性文学对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3 孙淑奇;文学体验论[D];辽宁大学;2009年

4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德兰;中国文学批评理论本土化建设的当代境况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昱锟;文学活动中的微观媒介[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3 徐轶群;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历时与共时的并存[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华君;魏晋以来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自然”思想[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杨祝媛;三十年代学院派批评空间的生成[D];辽宁大学;2009年

6 王晓媛;走出父权话语的樊篱[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慧;论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8 何军;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生成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李莉;试论消费时代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刘超;交往即呵护[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61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61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f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