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爱情观
[Abstract]:The letter from a strange woman, a letter from a strange woman, by Stephen Zweger, a Jewish writer, portrays a woman's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journey from his unique perspectiv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reud's unconscious theory and analytic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ve of strange women throughout their lives from two aspects: the "paranoia" view of love and the "silent" view of love.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52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妍;;一个女人的爱情独白——解析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廖莹莹;冯峥峥;;大学生网名的生成方式及心理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张艳;;自恋自虐自欺的交响曲——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马萍;;夹缝中的生存——《古船》中隋抱朴形象的人格解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郑珍珍;;病态的自我心理防御——探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主人公的毁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6 张金兴;;新时期文学中“乳房”意象的多重内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妍;王磊平;;梦魂惯得无拘检 醒来犹是惆怅情——关于《秦风·兼葭》梦境主题的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杨依山;;公平与效率完全兼顾之均衡点存在性研究——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和迪克塞—奥尔森模型的论证[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9 温翼;;浅析《酒后》人物的矛盾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张南;陈舒颜;;简析犹太文化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清芳;李成蹊;;浅论体育精神的渊源与现实意义[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徐书林;;对道拉起源故事中“通过仪式”的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秀红;对命运的超验反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超;民国娼妓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赵启鹏;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中的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金瑶梅;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胡志莹;多人重复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谌凤;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职业认同中的应用与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秀娜;《风暴眼》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7 蒋华;生命意义的张扬与存在的拯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文智;潜入心灵深处的秘密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亚梅;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宁莎;贾平凹的审美观[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聪颖;邹泓;;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2 李延;;新时期大学生爱情观的调查与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3 吴晓培;张亚力;居雷;;从纯粹爱情与非纯粹爱情论爱情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9期
4 李荣生;;你的爱情观变质了吗?[J];视野;2007年22期
5 杨红梅;;爱情电影赏析:高中生爱情观教育的一种方法[J];大众心理学;2013年02期
6 贾勇星,陈飞;经典作品中的爱情观及其嬗变[J];南平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7 祁雪峰;;《十日谈》的爱情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张燕;;美国人爱情观述评[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5期
9 徐仁江;;刍议宋代七夕词中的爱情观[J];中外企业家;2009年08期
10 刘榕榕;;骑士爱情观的异化[J];沧桑;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起才;;大学生的爱情观[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杨洋;;相似还是互补?——情侣的人格与爱情观匹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唐立刚;;如何利用语文教材中爱情作品对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映冰;黄蕾;何立国;;大学生的爱情观取向:结构与特点[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高彦;;深度的丧失与平淡的复制——以后现代主义视觉观照王朔的爱情观[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淼;话剧《忐忑》阐述“70后”爱情观[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潘绥铭;婚姻烦恼源自爱情观的矛盾[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张春堂 杨玲;央视“七夕”直播:多维视角解读爱情观[N];光明日报;2014年
4 耿银平;删除《牛郎织女》是教育爱情观的偏差[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某高炮团三营八连排长 王立峰 胡雪峰 整理;三通“太极拳”纠正爱情观[N];战士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周贤忠;情杀背后 不健康爱情观酿祸端[N];沈阳日报;2010年
7 邢z鑫,
本文编号:2517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1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