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学的文体流变

发布时间:2019-07-27 11:46
【摘要】:纵观泰华文学发展史,不难看出,萌发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泰华文学,经历了“三起两落”的发展道路,每一次的转折都表明了一种旧文体的衰落和一种新文体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泰华文学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泰华文学发展呈波浪式前进,产生的文体及文本的内容因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多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报刊文章、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开始追求文体的独特性及创作内容的本土化,因而也就出现了具有独特韵味的“80年代的泰华散文、90年代的泰华微型小说、新世纪的泰华小诗以及泰华闪小说”等文体,这些文体的出现,表明了泰华文学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道路,也为泰华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本论文在开篇梳理了泰华文学90余年的发展历史脉络,对泰华文学的“三起两落”发展历程进行了概括,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泰华文学,尤其是泰华文体研究的现状,并对本文的视角以及意义进行阐述。 论文的第一章是对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学出现的四种文体进行历时性探讨,从宏观上把握“泰华散文、泰华微型小说、泰华小诗、闪小说”,并分析在特定的时期出现该文体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 第二章对泰国华文文学自八十年代以来文体流变的基本模式、主要方式和主要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原有泰华文学文体受中国文学影响很大,80年代以来的泰华文体秉承开放、兼容的原则对原有文体和新文体进行融合。泰华文学文体的变化逐渐呈现出篇幅短小、语言现代、中泰意象交织的特点,这也标志着泰华文学在80年代实现了从“华侨文学”到“泰华新文学”的转变。 第三章探寻1980年以来泰华文学文体产生变化的原因。政治环境、宗教、以及泰华文学创作手法的变更是泰华文体嬗变的诱因,泰华文学作为泰国文学的一部分,有继承泰国传统诗学、振兴泰国民族文学的使命,这种责任感迫使具有双重性质的泰华文学以创新、发展的心态不断进行文学形式的实践。 论文在结语部分对全文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凸显了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论文的最后对泰华文学的前景和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泰华文学的明天会更好。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336.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红芳;;浅谈司马攻散文的怀乡叙事——以散文集《明月水中来》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赵朕;梦莉散文的悲剧美[J];当代文坛;1996年05期

3 洪林;泰华文学40年概论[J];东南亚;1994年04期

4 高伟光;;泰华文学与泰国华人的身份认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李莉;;五寸铁笔写生活——浅论曾心的散文[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2期

6 张训涛;泰国华文文学的文化特质及与政治之关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李长中;;从作者到读者——兼论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乃维·西哇沙里耶(亻彸),张乃坚;泰国文学的趋向与精华[J];东南亚研究资料;1963年01期

9 赵朕,芮华;泰华新文学的衍变与展望[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刘红林;;双乡之爱——泰华文学特征浅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元德;古代公文文体流变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谭芳;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学中的异族叙事[D];暨南大学;2006年

2 Wirat Naraniratsai(张伟锋);泰华文学的特征与文化意蕴[D];华侨大学;2007年

3 杨芳青;泰国华文微型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渭江;泰华文学及其文化内涵[D];华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19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19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