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黑王子》

发布时间:2019-09-12 06:40
【摘要】: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立的风景线。她是二战以后继狄更斯以来最多产、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发表了四十余部小说、戏剧、诗歌等,涵盖哲学与文学批评方面。《黑王子》被认为是她的代表作,并且在其1973年发表之初便获得广大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好评。并且在当年获得了詹姆斯·泰勒·布莱克纪念奖。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中西方文学的流行概念,并且对当代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过于庞大与复杂,所以很难对其下精准的定义。许多后现代主义作家都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束缚,采用新的叙述方法,来体现他们对于现实的看法。在《黑王子》中,艾丽丝·默多克成功的运用了许多后现代主义手法在她的叙述中。本论文拟在解读默多克作为作家、评论家对于文学的思考、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反思。 本论文除去绪论与结论部分,可分为四个章节。 绪论部分受限包括对艾丽丝·默多克生平以及其主要作品的简要介绍。其次是对小说《黑王子》的介绍,包括其情节、人物、写作手法以及其在文学界所取得的成就。第三是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围绕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上。我们都知道,后现代主义理论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理论。所以第一章的第一部分便以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开始,简要介绍其发展的道路、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等。第一章第二部分着重介绍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几个重要特征;这些也是本论文的基本理论框架。本论文也是主要研究小说的戏仿性、互文性、破碎性这三个特征。 第二章主要探究《黑王子》中戏仿的特征。从第二章开始,论文开始步入正题。戏仿性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并且艾丽丝·默多克是运用戏仿的天才。论文主要研究《黑王子》对爱情题材、精神个案分析以及对不同文体体裁的戏仿。本文通过对传统小说的形式、题材乃至经典文本本身进行戏谑性的模仿,使它们扭曲变形面目全非,借此达到颠覆传统观念的目的。 第三章指出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重要的文学创造与文学批评手段之一。通过对文本的互文性解读能够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后现代主义理论与诸多的后现代主义现象。本章以对互文性概念的简要介绍开始,随后分析《黑王子》对古希腊神话以及对美国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吸收与引用。通过跨文本分析,总结出本小说在追求艺术与道德中的自我救赎。第四章则关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特征—破碎性在小说中的应用。开放式结尾、强行作者闯入以及象征和元小说的应用。作者总是在叙述的中途打断自己的叙述,并且直接对之前的叙述做出评论。其母的是要从一个全新的层次对现实的真实性与小说的虚构性以及作家的自我欺骗做探讨。同时,本文作者把元小说特征归入到破碎性中加以探讨。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美国作家便摒弃了传统的叙述方法与技巧,从而构建了一些不注重人物塑造、不讲究故事情节的连续性、追求文本自我揭示的元小说。默多克通过对小说人物、情节、主题进行虚构,以及故意暴露其元小说虚构性质。本文表现了默多克通过小说的形式反思其创作过程并且做出革新。 第五章综合总结了本论文。通过对《黑王子》的后现代主义研究,本文作者认为默多克急于摆脱传统小说的限制并且急于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做出革新。同时《黑王子》也反应了默多克对于艺术与道德的关注。本文作者也希望通过本论文能够使读者对艾丽丝·默多克以及她的作品有更好的认识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曾艳兵;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J];台州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2534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34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