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利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英文系;
【分类号】:I106.4-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文军,徐飞;论《名利场》的叙述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邓含能,覃海洋;《名利场》与《围城》叙事艺术之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程淑芳;;《围城》中的名利场与《名利场》中的围城[J];时代文学(上);2010年05期
4 黄翠兰;;《名利场》与《围城》之比较[J];茂名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李慧莉;;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曾燕波;;《名利场》中主要女性形象的解读——剖析作者萨克雷的男权思想[J];云梦学刊;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宁;;《名利场》中的介入性评价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4期
2 韦施羽;;人性弱点与真善美的剖析——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广西教育;2008年33期
3 杜金有;;《围城》与《名利场》的类比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0期
4 滕冰冰;;小说《名利场》中的女性形象探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5期
5 刘敏;;读《名利场》解析性别文化内涵[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32期
6 黄振远;;Thackeray’s Criticism of Women's Role as Angel in the House in 19th Century Reflected in Vanity Fair[J];海外英语;2010年08期
7 刘晓丹;;试论《名利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8 冯书彬;人称代词在篇章阅读中的人际意义[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董若梦;;简析介入性评论——以《名利场》为例[J];海外英语;2013年18期
10 钱科颖;;《名利场》性别文化内涵解析[J];芒种;2014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牟学麟;萨克雷与帝国的扩张[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张定;《围城》与《人生的枷锁》创作之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越;挣扎的人生—利蓓卡·夏普和莉莉·巴特对比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4 何蔷;冲出男权的樊篱[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颖;《名利场》二译本的性别差异:女性译家杨必译本与男性译家彭长江译本[D];贵州大学;2008年
6 王维;中国现代留英作家作品中的幽默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倪月莉;用批判现实主义理论解读《名利场》中的爱米丽亚和莉贝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胡雯;“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与现代困境[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彪;;《儒林外史》和《围城》讽刺艺术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何苏平;;浅谈《围城》的讽刺与幽默[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黄翠兰;;《名利场》与《围城》之比较[J];茂名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李慧莉;;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温锁林;喻海明珠─—《围城》比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高丽萍;不同的遭遇 相同的命运——重读《名利场》[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申丹;美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小规模复兴[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8 王雄;召唤伟大的叙事时代——论青年卢卡奇的《小说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1期
9 王阳;寻找叙述者——与申丹同志商榷[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1期
10 申丹;《寻找叙述者》一文读后[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海;;《围城》与《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J];读书;1984年09期
2 维加;;《围城》与《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J];中国比较文学;1986年01期
3 郑春元;石杰;;《围城》的议论艺术[J];许昌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4 宋延平;《围城》结构三谈[J];东疆学刊;1988年03期
5 李莘;在悲喜剧的背后——论《围城》的文化与人生底蕴[J];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6 李泽民 ,蔡新乐;论《围城》的主题隐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7 贾永雄;超越悲剧和喜剧——谈《围城》和《洗澡》[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0期
8 李红;于璐;;试析《围城》与《白色巨塔》[J];商;2012年14期
9 任丽丽;;异曲同工——《小世界》与《围城》比较之我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10 李频;从“围城”的符号意义看《围城》的主题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艳兵;陈秋红;;钱锺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革霖;《围城》与《我是猫》的陌生化体现[D];郑州大学;2010年
2 黎宏博;《哥儿》与《围城》异同之比较[D];吉林大学;2013年
3 周春阳;《围城》与《城堡》写作特点的对比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7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3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