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卷章体例研究——从乔叟到菲尔丁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3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四大古典名著章回标记语及章回体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13M5403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小娟;;边缘发声:维多利亚中期女性小说的童话主题[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程秀峰;;爱伦·坡作品后现代性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陈玉洁;;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卞甜;;《达洛卫太太》与“天使”——析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潘海军;;规约语境与审美变异——简评叶兆言抗战系列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7 明漫丹;;花非花——论施蛰存的《渔人何长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袁蓉;;19世纪美国哥特传统与爱伦·坡的《论厄舍屋的倒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郭建英;;泣血的玫瑰——论乔安娜·伯顿与爱米丽·格里尔生的爱情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杨丽荣;;“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曾玲琴;张亮;;追寻禅意的人生和艺术的自由——评杰罗姆·大卫·赛林格的小说《西摩:小传》[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6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影君;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1897-1927[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曾洁;论《赎罪》中的不可靠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娜;“参与”与“超然”: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写作技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佳娣;戴维·洛奇在中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小娟;;《简·爱》女性话语空间的自我建构[J];外语教学;2010年04期
2 刘白;;论狄更斯小说的狂欢化特征及狂欢精神[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红松;;试论对话对19世纪英国小说创作的促进作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朱琳;;一部有特色、有分量的英国小说史新著——简评《英国小说发展史》[J];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01期
3 杨世真;;“进步”神话的祛魅——评殷企平的《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5期
4 魏玉杰;英国小说与疾病[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5 高继海;80年代的英国小说[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陈新;论19世纪英国小说的阶级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高奋;18世纪英国小说理论探微[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0期
8 殷企平;小说的用处——19世纪中叶英国小说理论的主旋律[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9 陈广兴;;2013年英国小说研究在中国[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2期
10 刘思远;杂谈英国小说的起源[J];英语自学;2005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君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描绘英国小说的全景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黄梅;18世纪英国小说和我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南京大学英语系 徐蕾;当代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瞿世镜 任一鸣;当代英国小说的世界视野[N];文艺报;2007年
5 林行止;笑不笑由你[N];东方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李永梅;“渡河人”对家园的追寻[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薛瑶;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1949-1999年间的出版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2 王磊;对司各特英国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陈晗;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道德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彭晓伟;范尼·伯尼《伊芙琳娜》中的女性声音[D];湘潭大学;2012年
5 鲁芳;英国小说的兴起和早期女性小说家[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海辉;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法国中尉的女人》[D];河南大学;2007年
7 尹璐;善与恶的境遇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斌;难以跨越的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樊篱[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卢佳;狄更斯与英国小说中的道德训诫传统[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7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3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