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中西“诗史关系”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3-20 03:03

  本文关键词:中西“诗史关系”论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西方“诗史关系”的研究是中西方诗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历史与文学相统一(诗史合一)的理念在我国一直非常有影响力,而文学与历史不同(诗史独立)的理念则诞生的相对比较晚。西方文学理论自古希腊时期开始,文学与历史不相同(诗史独立)的观念一直都非常强烈,文学与历史相同(诗史合一)的观念则一直没有什么影响力,并且经常受到学者的批评和责难。对于两者关系的认识,中西方学者们都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认识过程,其中有不少理论家们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都认为“诗”“史”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本文以中西方“诗史关系”论中的“诗史合一”论和“诗史独立”论为研究基础,认真探索了“以诗映史”与“模仿自然”;“史笔写诗”与“诗笔写史”;“感性直观”与“理性逻辑”;“依史论文”与“依哲论文”这四个方面的差异性表现,并从“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士人精神”与“知识分子精神”、“天人合一”思维与“二元对立”思维方面探索了中西方“诗史”关系论产生差异的文化根源,本文的研究意图并不是简单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复杂因素,而在于探索中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正确认识和了解中西方“诗史关系”论的价值,寻得两者之间的的互补互映和融汇贯通,从而促进和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豪感,为我国现代诗学理论的重建能够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进而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和长足发展,构建人类共同的文化家园。
【关键词】:诗史 关系 表现 异同 原因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比较诗学”与“史诗”关系论概述7-9
  • 二“诗史关系”论研究现状9-11
  • 第一章 中西“诗史关系”论的表现11-21
  • 第一节 中国诗学中的“诗史合一”论11-14
  • 第二节 中国诗学中的“诗史独立”论14-16
  • 第三节 西方诗学中的“诗史合一”论16-18
  • 第四节 西方诗学中的“诗史独立”论18-21
  • 第二章 中西“诗史关系”论的异同21-38
  • 第一节 中西“诗史关系”论的不同之处21-32
  • 一、“以诗映史”与“模仿自然”21-24
  • 二、“史笔写诗”与“诗笔写史”24-27
  • 三、“感性直观”与“理性逻辑”27-30
  • 四、“以史论文”与“以哲论文”30-32
  • 第二节 中西“诗史关系”论的相同之处32-38
  • 一、中西方都认为“诗史可互鉴”32-35
  • 二、中西方都认为“诗史有差异”35-38
  • 第三章 中西“诗史关系”论产生差异的原因38-49
  • 第一节“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38-40
  • 第二节“士人精神”与“知识分子精神”40-43
  • 第三节“天人合一”思维与“二元对立”思维43-49
  • 第四章 中西“诗史关系”论的研究价值49-54
  • 第一节 平等对话,融会贯通49-51
  • 第二节 互参互补,彰显特色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秀芳;;“以史释诗”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管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邓新跃;杨慎对杜诗“诗史说”的批判及其批评史意义[J];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01期

3 李咏吟;;在诗史互证中显现文明的美丽——陈寅恪与钱穆诗学解释的自由意向[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4 刘守安;一代诗史梅村诗[J];文学评论;199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中西“诗史关系”论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7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