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孔的亨利——《梦歌》的叙事学解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蓉;;《红字》中人物的圣经原型与意象剖析[J];湖湘论坛;2006年02期
2 黄希云;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J];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04期
3 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J];语文建设;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增流,管建明;叙事角度中的传统和现代意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苏杭;;小说中叙述人称的功能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徐旭;;爱伦·坡短篇小说的“效果”[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曾丽君;小说叙事中叙述者与文本的关系浅析[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5 张鹤;“一条复杂的小蛇”——简析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的叙述结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6 钱国利;;对高考语文探究题的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蒋维;;Fighting Between Humanity and Religion——Dimmesdale's Tragic Fate[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5期
8 刘勇强;;“三言”和《十日谈》叙述的体态与立场之比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牛媛媛;;申京淑《寻找母亲》的叙事美学——以第二人称叙述为例[J];北方文学(下旬);2012年12期
10 唐伟胜;;叙述者、进程、伦理与《远大前程》[J];英语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长华;巴金小说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艳明;诗歌的叙述模式和程式[D];河南大学;2007年
3 冀运鲁;《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羽桐;伊尔莎·艾兴格小说中的“边缘人”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孙彦君;论孙绍振文本解读的实践及理论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秀荣;严歌苓中期小说的叙事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茅;从中学语文视角看鲁迅作品的学者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杨;孙绍振“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江伟;新课改背景下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萍;语文主题阅读探究性教学的模式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7 姚丽;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郝一璇;作为文本解读策略的矛盾还原分析法及其教学论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武欢;“统一效果论”在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体现[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杨昊;历史学语境下的影像意义转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7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7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