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榆树下的欲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4:02

  本文关键词: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榆树下的欲望》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尼尔的创作一直都充满了活力。如果说其他剧作家的创作经历了兴衰起伏,那么奥尼尔就是一棵常青树。他强大的创作魔力在于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奥尼尔创作的戏剧大都与他的家庭和他所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无论是来自于社会过渡时期的集体创伤还是来自家庭的个人创伤,创伤经历已成为奥尼尔创作素材的主要源泉。《榆树下的欲望》是他最著名的戏剧之一,被读者和观众看做是他的一部无意识自传。剧本自出版以来,无数的学者便从不同角度对该剧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旨在从一个较新的创伤理论视角来解读这部戏剧。在《榆树下的欲望》中,Yg尼尔从不同角度剖析了父母关系的不协调、父母与儿子之间、兄弟之间由于无法沟通导致的孤独和痛苦,深刻揭示了在社会过渡时期,欲望的膨胀与扭曲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现实生活中奥尼尔也遭受相同的困境。这些创伤记忆也是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源泉。奥尼尔也意识到戏剧应该充分展示社会冲突和家庭问题。本文经过大量研究与论证,试图从奥尼尔的创伤经历与剧中主人公的创伤经历的关联出发,分析《榆树下欲望》中主人公集体创伤与个人创伤的症状,阐释了导致创伤的根源,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笔下那些无助地生活在现代困境中的悲剧人物。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对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及其作品《榆树下的欲望》作了简要介绍,针对国内外作家和评论家对尤金·奥尼尔以及这部作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内容。第一章,概述了创伤理论,包括集体创伤与个人创伤,以及创伤理论的发展。从而为文本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探讨了《榆树下的欲望》中主要人物的集体创伤与个体创伤。奥尼尔谴责主人公的唯物主义,同时他也为研究者提供一部好的作品用来研究物质社会的集体创伤。剧中每个主人公打心里都感到焦躁不安,膨胀的欲望使他们的人格分裂,灵魂扭曲,集体异化。他们生活在悲剧中同时又制造了别人的悲剧。第三章,笔者从两方面阐释了作者与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创伤根源。一方面由于社会过渡时期导致了集体创伤,它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同一群体,例如奥尼尔、埃本、老卡伯特和艾碧。另一方面源于不健全的家庭。为了更深入了解反映在剧中主要人物身上的创伤症状,读者有必要深入了解奥尼尔的创伤经历,因为他的创伤经历是他塑造同样有创伤经历的主人公的动因。第四章探讨了从创伤中恢复的办法。奥尼尔通过不断的创作创伤性人物对其自身进行创伤治疗。在《榆树下的欲望》中,自我救赎也是主人公自我治愈的手段。在奥尼尔看来,爱的力量可以使人超越私欲贪婪,为他人做出牺牲,实现自我的救赎。埃本与艾碧就是自我拯救的最好例子,最后他们超越了占有欲,实现精神的复活。另外,此部分还试图探讨了创伤性文学的美学价值。《榆树下的欲望》作为创伤性文学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创伤文学的悲伤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给同样身处困境的人们以启示。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了上述的主要思想。本文从创伤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榆树下的欲望》无疑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并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发现创伤的根源。
【关键词】:Yg尼尔 集体创伤 个人创伤 美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Introduction12-20
  • 0.1 Eugene O’Neill and Desire under the Elms12-14
  • 0.2 Literature Review14-18
  • 0.3 Thesis Statement18-20
  • Chapter One Trauma Theory20-28
  • 1.1 The Definition of Trauma20-21
  • 1.2 Collective Trauma and Personal Trauma21-24
  • 1.3 The Development of Trauma Theory24-28
  • Chapter Two An Exploration of Trauma Reflected in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Work28-41
  • 2.1 Collective Trauma28-35
  • 2.1.1 The Inflated Desir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29-33
  • 2.1.2 Collective Alienation33-35
  • 2.2 Personal Trauma35-41
  • 2.2.1 Eben’s Pure Hatred to his Father36-37
  • 2.2.2 Eben’s Oedipus Complex37-39
  • 2.2.3 Abbie’s Lack of Security39-41
  • Chapter Three Origins of O’Neill and Main Characters’ Trauma41-53
  • 3.1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41-46
  • 3.1.1 The Birth of the American Dream42-44
  • 3.1.2 The Roaring Twenties44-46
  • 3.2 Dysfunctional Family46-53
  • 3.2.1 O’Neill and Eben Influenced by their Mothers48-49
  • 3.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ns and Fathers49-51
  • 3.2.3 O’Neill Influenced by his Brother51-53
  • Chapter Four Recovery from Trauma and Aesthetic Value of TraumaticLiterature53-63
  • 4.1 Recovery from Trauma53-60
  • 4.1.1 Writing as a Self-therapy to Eugene O’Neill54-57
  • 4.1.2 The Protagonists Eben and Abbie’s Way of Recovery: Self-Salvation57-60
  • 4.2 Aesthetic Value of Traumatic Literature60-63
  • Conclusion63-65
  • Works Cited65-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9-71
  • Acknowledgements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蕾;奥尼尔戏剧中的浪漫主义因素[J];广东艺术;2000年03期

2 王玉华;由《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论奥尼尔悲剧的寻家主题[J];台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郑闽江;奥尼尔戏剧的宗教文化意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常小静;;论奥尼尔晚期戏剧中酒的功能[J];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高思春;;奥尼尔戏剧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6 陈佳子;;奥尼尔所要表达的意识与意志——浅谈《榆树下的欲望》[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7 康建兵;;奥尼尔与“1912”[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年01期

8 郭继德;;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9 刘珏;;奥尼尔和他的剧作[J];戏剧文学;1987年04期

10 张冲;论奥尼尔剧作中大海的形象及其作用[J];当代外国文学;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庄新;;奥尼尔:现代人心灵的探索者——论奥尼尔的后期戏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苏煜;;奥尼尔的悲剧意识探源[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陈尧;;论奥尼尔《诗人的气质》和《更庄严的大厦》中错位的拜伦式想象[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慧;李姝娟;沈训娇;;永远在路上——从《毛猿》看奥尼尔的基督教意识[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连桥;;易卜生与奥尼尔戏剧人物的自我观念——以《培尔·金特》和《无穷岁月》为例[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信;奥尼尔一箭多雕[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南 画;奥尼尔 从汽车工人到投资巨子[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谭璐 实习记者 秦伟;高盛奥尼尔:中国通胀下半年回落至4%[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4 特派记者 吴晓鹏;专访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奥尼尔: “成长市场”增长可期 不担心全球经济放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木子;奥尼尔毕业啦![N];中国体育报;2000年

6 张子清;奥尼尔的诗歌和诗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张锐;斯坦·奥尼尔:美林的“魔鬼总裁”[N];中国企业报;2006年

8 史国强 赵敏;尤金·奥尼尔来了之后[N];辽宁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玉明;奥尼尔:“全球思维”的“世界玩家”[N];中华建筑报;2006年

10 卢铮;奥尼尔:华尔街的黑人独行侠[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2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吴宗会;异化与本真:尤金·奥尼尔戏剧荒诞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郭勤;依存与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荣;奥尼尔晚期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胡佳莹;在细微之处撕开—论奥尼尔的“家庭悲剧”及其审美意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凤惠;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榆树下的欲望》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天旭;奥尼尔的心路历程:一个新的视角[D];四川大学;2004年

5 房文红;尤金.奥尼尔对女性的诠释[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邓立娟;和谐关系的破灭[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德清;论奥尼尔及其戏剧中的“家”的主题[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郑瑜;奥尼尔笔下人物确认自我的艰难旅程[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瑞;奥尼尔剧作《送冰人来了》中的道家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吕红艳;论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荒诞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榆树下的欲望》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7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3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