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的解构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7-03-20 17:11
本文关键词:《归家》的解构主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哈罗德·品特是英国荒诞派戏剧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归家》发表于1965年,是品特的“记忆的戏剧”杰作之一。学者们运用各种批评理论对《归家》进行解读,包括精神分析理论,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层面,但对《归家》的解构主义角度研究尚属空缺。近年来,随着学界对解构主义的关注,反二元对立,延异以及解构式阅读成为文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试图从解构主义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通过揭示女性在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旨在采用新的视角探讨品特作品中的解构主义特色,为《归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本文从三个章节来论述戏剧《归家》中体现的解构主义思想。第一章从“家”的结构入手,集中探讨《归家》中反二元对立的手法,揭示品特对传统“家”的消解。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并不单是将从属的一方转变为支配的一方,而是为了推翻二元对立下的等级秩序,直至该等级秩序不再出现。第二章主要探讨“家”的延异,分别从人物角色、人物身份、以及结局等角度分析“家”在语意上的不确定性。即“家”在不断延异和自我解构的活动中重新建构之后新的语意。第三章以德勒兹的“块茎”理论为框架,论证戏剧中女主人公归家即离家,离家就是归家的辩证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品特的《归家》虽然消解了“家”的结构,但是并没有消失“家”的关系,相反,《归家》延异了“家”的意义。“家”的意义和关系在“块茎”的作用下呈现出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态势,打破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家”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关键词】:品特 《归家》 解构主义 反二元对立 延异 块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Introduction8-18
- Chapter One Subversion of Binary Opposition in The Homecoming18-28
- 1.1 Male and Female19-23
- 1.2 Sense and Sensibility23-25
- 1.3 Ethic and Desire25-28
- Chapter Two Differance in The Homecoming28-36
- 2.1 The Ambiguity of the Role Play29-31
- 2.2 The Uncertainty of Character's Identity31-33
- 2.3 The Openness of the End33-36
- Chapter Three The Rhizome Relationship of Home in The Homecoming36-45
- 3.1 The Deterritorialization of Home37-39
- 3.2 The Deterritorialization of Cultural Code39-42
- 3.3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coming and Home-out42-45
- Conclusion45-47
- Acknowledgements47-48
- Works Cited48-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静;品特戏剧中人物塑造的后现代特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范晴;;“哈克尼情结”滋养的一朵“恶之花”——试论哈罗德·品特剧本《回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萧萍;;堕落抑或悲悯:关于哈罗德·品特《回家》中的性表达[J];艺术百家;2012年S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玮;20世纪英国女性家庭地位的主要矛盾[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谢淑梅;20世纪英国妇女与社会地位的变化[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3 皮宾燕;从《回家》中的父子关系看品特的犹太情愫[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丽帆;《送菜升降机》的解构主义倾向[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归家》的解构主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