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到发声——对谭恩美作品中华裔美国女性打破沉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8:31
【摘要】: 美国知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自从其处女作《喜福会》出版伊始就受到了中美两国读者的广泛欢迎,同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谭恩美运用自身双重文化背景赋予的绝好视野结合母辈的真实体验创作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移民母亲和美国女儿的故事,塑造了饱含感情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的作品大多以家为载体,以母女冲突夫妻矛盾为表征,探讨华裔女性两代人在欧洲中心主义的主流文化中的边缘化处境。 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结合的视角分析谭恩美的两部凸显母女关系的代表作《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试图揭示华裔女性在后殖民语境中所受的帝国主义内部殖民的压迫和父权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分析华裔女性处于的沉默,边缘化的尴尬处境。 本论文分为5部分。导言部分简要回顾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谭恩美生平和其主要作品。其次指出本文使用的理论。本文引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他者”概念和霍米巴巴的“杂糅”和“第三度空间”对文本进行解读。主体第一章介绍了移民母亲所承受的父权社会和主流文化的双重压迫导致的沉默;美国女儿试图通过与母文化决裂建构自己美国文化身份的无效尝试和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迷茫与彷徨。第二章以家庭为载体,以母女冲突为现象分析两代华裔女性的矛盾原因。除了文化差异,主要侧重分析内部殖民造成的少数族裔内部的矛盾。美国化的女儿接受了白人至上的理念,认为白人历史,文化,习俗,语言优于自己的母文化而将代表母文化的移民母亲他者化。并且指出移民母亲和美国女儿之间的双向沉默也对母女矛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章通过分析作品中母女间沉默的打破和关系的弥合揭示出美国女儿向母文化的理性回归。母亲通过讲故事和书写个人历史的方式打破沉默既救赎了自己也启发了女儿走出困境。并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华裔女性身份构建的问题。最后在结论中本文再次指出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建构既不是通过否定母文化一味迎合宿主文化建构的,也不是固守母文化,排斥宿主文化建构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建构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通过文化的杂糅,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全新的文化身份。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591533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庞文玉;无言者之声—对《接骨师之女》的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雪晗;论谭恩美小说中母亲的中国记忆[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9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