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野草在歌唱》中的边缘化主题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琼;评多丽丝·莱辛新作《最甜的梦》[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刘加媚;;多丽丝·莱辛:一部耐读的作品[J];出版广角;2008年08期
3 西闪;;200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多丽丝·莱辛 怀疑、热情、想象的力量[J];西部广播电视;2008年04期
4 于美琴;;评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J];名作欣赏;2007年22期
6 ;诺贝尔文学奖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信息网络;2007年11期
7 阿福;;多丽丝·莱辛:88岁摘得诺贝尔文学奖[J];东北之窗;2007年22期
8 马永波;;非洲童年——关于多丽丝·莱辛[J];当代小说;2008年02期
9 程航;;解析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长城;2010年04期
10 曹小雪;;论多丽丝·莱辛早期“逃离”性格的形成[J];名作欣赏;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晨;;警惕殖民主义和自觉殖民主义在建筑文化中蔓延[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2 沈承恩;;刍议殖民主义神学[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余绳武;;殖民主义思想残余是中西关系史研究的障碍——对《剑桥中国晚清史》部分内容的评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孙新兴;;日本侵占青岛时期殖民主义教育概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江燕茹;;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圣洁;;以史为鉴 办好中国教会——在“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春;;破除“文明标准”建设和谐世界[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赵淼;;从自治到共治:理解族际政治的一条线索[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9 陈永刚;;不协调的同盟——1942-1945年中英关系考察[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10 陈焕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伟大意义(代序)[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黎;多丽丝·莱辛 获奖姗姗来迟[N];金融时报;2007年
2 记者 孙海悦;译林社速推3本多丽丝·莱辛作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康慨;为什么是多丽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吕国英;警惕信息主殖民主义![N];中华新闻报;2000年
5 云也退;多丽丝·莱辛:误读中炼制火药[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康慨;多丽丝·莱辛:我爸爸的梦,我妈妈的爱[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本版编辑邋John Freeman Xan Brooks 河北工业大学 张静 编译;多丽丝·莱辛:迟“放”的鲜花[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士曾;爱情,或者疑似爱情[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章乐天;误读中炼制的火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以瑾;多丽丝·莱辛:用苦难赢得“最好的一张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邹涵;香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研究(1841-1997)[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洪玮;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6 蒋花;压抑的自我,异化的人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雪松;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新潮[D];吉林大学;2009年
8 郭双林;晚清地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
9 刘荡荡;制造英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小兰;多丽丝·莱辛《到十九号房》中的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皖玲;多丽丝·莱辛的边缘化书写[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晶晶;建构两性和谐世界的呼唤——多丽丝·莱辛主要小说男主人公形象的精神分析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冯琦;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畅敏章;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都市空间[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炎;多丽丝·莱辛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的生态解读[D];郑州大学;2010年
7 董业凤;论多丽丝·莱辛小说创作的实验性[D];暨南大学;2007年
8 罗艳;走向和谐共生[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雷雷;叛逆与逃离:对多丽丝·莱辛《暴力的孩子》中玛莎性格的分析[D];江南大学;2010年
10 肖烨;论《野草在歌唱》中的边缘化主题[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2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9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