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白噪音》中的拟象世界
发布时间:2020-04-06 00:57
【摘要】: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他出版于1985年的小说《白噪音》展现了后现代的美国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本文将依据法国理论家让·鲍德里亚的拟象理论对小说中的拟象世界进行分析。 作者试图从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拟象世界。首先,《白噪音》描述了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现实被不断地中介化为拟象,即没有原本的摹本。人们经历的不再是经历本身而是其拟象。因此,人们与自身的真实经历分裂开来,从而失去了真实感。对德里罗来说,大众媒介是产生拟象的主要手段,媒介中无处不在的影像和信息模糊了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区别,这种现实和虚拟关系的倒置威胁着人们感知现实世界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媒介灌输给人们由资本操控的意识形态与观念并最终控制了人们。其次,《白噪音》描绘了一个由商品充斥着的消费社会,而商品事实上是通过工业复制所产生的拟象形式。在这个消费社会中,一切皆可变为商品,人们不再局限于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媒介信息所赋予它们的符号价值。人们试图通过消费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并获得安全感,但这种消费社会所承诺的“幸福”是短暂不可靠的。最后,《白噪音》展现了一个由拟象的人物所构成的世界。小说中的人物对现实视而不见,而是在拟像秩序中寻找自我。他们并未探索和发展自我本真的身份而是将自己包装在他们所选择的已有的身份模型之下使自己看上去更加重要与强大。最终小说中的人物自身几乎也成为了拟象,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在《白噪音》中,德里罗通过展现后现代拟象世界如何存在于传媒文化和消费文化泛滥的当代美国社会,试图提供给读者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社会,并试图引发置身于科技与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现代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琼林;;消费社会的视觉文化[J];艺术·生活;2006年04期
2 朱杉;;透视消费社会的“神话”——以《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为个案[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3 张静苑;;日本消费社会下纯文学的发展——以村上春树的创作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董云龙;;消费社会下的名著改编——评电视剧《新水浒传》[J];电影评介;2011年16期
5 吴丽;;商业影像的文化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6 吴亮;;浅论消费社会符号能指和所指系联的演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f,
本文编号:2615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1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