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河湾》文化杂糅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5 15:27
【摘要】:赛义德的《东方学》于1978年出版,这昭示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思想流派的诞生。自此,该理论术语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文化研究及文学批评的关注前沿。批评理论的转向表征了解构理论的胜利及权力的流动。爱德华·赛义德、盖夏特里·查克拉巴蒂·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是该领域的灵魂人物。尽管他们对后殖民现实维度的透视点各异,中心与“他者”的交互和被殖民者采取的抵抗策略却是他们的共同支点。将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研究引入文学批评引发了学者对于诸如权力、霸权等在文学文本中折射出的问题的广泛兴趣。维·苏·奈保尔,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因为其复杂的背景和其教育、文化经历的复数性而标以后殖民作家。因之,奈保尔有其反思后殖民国家如模仿、杂糅和置换的文化问题之本。在其作品《河湾》中,奈保尔表达了对这些文化主题的观照。然而,他于第三世界自独立以来前途的忧思溢于言表,从反面佐证了奈氏对殖民主义及其合法性的认可。正是因为奈保尔的政治立场使其身陷来自同情第三世界的学者的非难。 本文试图探析以杂糅为主枢轴在《河湾》中透射出的后殖民主题并分析其因其果。奈保尔在小说中描绘了社会自然的混乱和人之焦灼。历史的裂解和殖民体系的溃散引证了此类现象。由于历史无依,文明与野蛮这种二元对立起而影响被殖群体。是故,效仿成了寻求认同的策略。“大人物”的模效有其政治诉求而大众则旨在被“中心”认可。在“欧洲中心主义”语境下,若将西方视为男性,非西方为女性,那么,文化建构的性属主体,其弱势一方则不可能被认同,模仿不管有多努力,其归属是一定的,且导致文化杂化。这主要体现在费迪南、英达和萨林姆身上,他们有不同的文化经历。异质文化的交叠建构了文化杂糅,随之认知图示易型。主动放弃自我文化进而固化了异质文化,抵制机制的缺场,继之以文化错置。 因此,小说《河湾》主要关涉诸如模仿、杂化、置换的主题。由是,奈保尔反思了后殖民社会,推度其未来前景,忧心一片。本文的后殖民阅读,寄希望于深化对该小说的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恺琳;;目光如炬 黄文仔[J];房地产导刊;2011年09期

2 胡轶瑗;张申艳;;奈保尔作品中的加勒比性[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3 林静;;“写作距离”的远近与作家的立场——V.S.奈保尔作品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4 夏丽芬;;论《米格尔大街》的自然主义倾向[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岩;;非“东方主义”的印度人的编年史——评奈保尔的《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马语;;无定河湾[J];延河;2011年08期

7 谢彦秋;;月下秋水[J];民族文学;2011年07期

8 红玉;;完美初夜,感谢我的智慧娇妻[J];婚育与健康;2011年26期

9 怀金;;怀金的诗(三首)[J];山花;2011年18期

10 闫春林;;我的大洼沟[J];山西文学;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珊;;奈保尔的文学向导——《父子家书》中的阅读谱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余明辉;段文忠;;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冲积河流水流动力轴线变化趋势[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专题论坛——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3 余明辉;段文忠;;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冲积河流水流动力轴线变化趋势[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4 ;大河湾正骨医院[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5 李孟德;易连兴;;复杂水动力条件下的真假地下分水岭水位判别——以湖北瀵水江坪河水电站河问河湾地块为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孟德;易连兴;;单斜构造岩溶含水层及其岩溶渗漏条件分析——以湖北n囁汉铀缯竞油宓乜槲齕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孟德;易连兴;;复杂水动力条件下的真假地下分水岭水位判别——以湖北n囁汉铀缯竞蛹浜油宓乜槲齕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涂光美;;改变观念 发展恩施水电事业[A];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地质论文选集[C];2004年

9 赵渭军;余祈文;李来武;;钱塘江尖山河湾治江围涂后河势演变及建港条件探讨[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刘美玲;;中国-希腊合作项目“卡氏植树法”技术报告[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瑞华;边缘的历史与历史的边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王木水;非洲大陆的“一九八四”[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3 赵毅衡(旅英学者);谁能为奈保尔辩护?[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冯威;译林社推出奈保尔代表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5 通讯员 徐云华 姜学文;溪洛渡水电站大河湾隧道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6 侯玮红;《河湾》与《归途》[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田新杰;星河湾元年之痛:当跨地域发展遭遇行业寒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思郁;奈保尔并非无限文学化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顾晓红;苏河湾将留住“华界工业大本营”之根[N];联合时报;2010年

10 记者 夏至;星河湾热销 周边土地面临价值重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中良;奈保尔小说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梅晓云;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4 聂薇;V.S.奈保尔小说《抵达之谜》辩证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高照成;奈保尔笔下的后殖民世界[D];苏州大学;2006年

7 刘毅;奈保尔的文化身份与叙事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旭峰;解放政治与后殖民文学[D];南开大学;2009年

9 尹锡南;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玮;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和《河湾》中的身份危机[D];兰州大学;2010年

2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丹;论V.S.奈保尔《河湾》后殖民书写的矛盾意识[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魏艳峰;无法化约的特立尼达与奈保尔的文化身份危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予淑;为印度历史塑型:V·S·奈保尔的印度形象书写[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陈玲;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威子;奈保尔游记《印度三部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8 郑启奎;《河湾》文化杂糅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9 单珊;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杨文欢;西印度文学双子星[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8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28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4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