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6:07
本文关键词: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留学大潮的到来,由中国大陆去往北美的新移民人数急剧增多,并且许多留学生变为留居者,生活安定后写作欲喷薄而出,新移民创作队伍不断壮大。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尤其是小说在整体素质上已超越当年“留学生文学”,有些优秀小说与大陆同期小说相比毫不逊色,并且其所拥有的“双重视域”是国内小说所缺乏的。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已成为世界华语文学非常重要的一脉,因此我们认为对其重视并加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以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形象学、性别诗学和叙事学的角度对新移民小说展开论述。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作为第一章从整体上简述北美新移民文学的界定并梳理其大致发展轨迹。 第二章从形象学的角度阐释华文小说中的中美形象想象与建构,无论是中国形象还是美国形象都是新移民这一群体的“集体想象物”。北美新移民作家通过古典建筑、山水风景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古典诗意的传统中国形象。对悲剧中国想象则从小人物命运的角度揭示极权控制下人的悲剧性命运。相对于对诗意中国和悲剧中国的集中书写,北美新移民小说对现代中国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形象的建构则显不足。同时受作者自身生存环境、文化取向、情感态度的影响,北美新移民作家笔下的美国或是一个“天堂”,或是一个“地狱”,稍显平面化。 第三章主要从性别诗学的角度阐述在异质文化语境下新移民作家笔下男女形象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去势的华人男性、解放了的华人女性以及理想化的西方男性。新移民男作家的男性叙事表现为小说中华人男性的去势焦虑以及对有成就的强势女性的排斥和诋毁。新移民女作家通过女性身体和欲望书写完成女性独立性和自主意识的确认,并解构了作为“菲勒斯英雄”的男性形象。 第四章对小说中的跨国婚恋书写进行分析,归纳出两种主要的婚恋书写模式,即华人女性和西方男性男强女弱的婚恋模式与华人男性与西方女性女强男弱的婚恋模式,并指出华人女性和西方男性婚恋关系其实是对中国和西方关系的隐喻。跨国婚恋中的西方男性多是外形帅气且社会地位较高的绅士,而华人女性则是“灰姑娘”,这类的跨国婚恋书写中暗藏了一个拯救母题。 第五章从叙事学角度论述不同类型的小说叙事策略的不同。
【关键词】:华文小说 形象 性别 叙事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绪论8-14
- 1.1 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的界定8-10
- 1.2 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发展轨迹10-14
- 2、中美形象的想象与建构14-25
- 2.1 中国形象14-20
- 2.1.1 诗意化的中国形象15-17
- 2.1.2 悲剧化的中国形象17-19
- 2.1.3 当下中国形象的建构与缺失19-20
- 2.2 美国形象20-25
- 2.2.1 作为“天堂”的美国21-22
- 2.2.2 作为“地狱”的美国22-25
- 3、性别叙事视角下的北美新移民文学25-35
- 3.1 以男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25-29
- 3.2 以女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29-35
- 3.2.1 欲望叙事: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29-31
- 3.2.2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男性形象31-33
- 3.2.3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女性形象33-35
- 4、跨国婚恋书写35-44
- 4.1 跨国婚恋的模式35-39
- 4.1.1 华人女性与西方男性的婚恋模式35-37
- 4.1.2 华人男性与西方女性婚恋37-39
- 4.2 在异族婚恋书写的民族寓言39-44
- 4.2.1 西方男性“白马王子”形象39-41
- 4.2.2 跨国婚恋的拯救母题41-44
- 5、差异化叙事策略的选择44-53
- 5.1 个性化写作叙事策略选择44-49
- 5.1.1 双层时空叙事结构的交错44-46
- 5.1.2 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46-49
- 5.2 通俗文学叙事策略49-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饶們子,蒲若茜;新移民文学的崭新突破——评华人作家张翎"跨越边界"的小说创作[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刘复生;;罗坎式现代化的启示——评小说《罗坎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1期
3 陈涵平;吴奕
本文编号:263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