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儿子与情人》中的男性气质

发布时间:2020-04-21 07:32
【摘要】:D. 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的杰出文学家,《儿子与情人》是他的第三部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小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以一个名叫河川区的矿区为背景,描写了矿工莫瑞尔一家的生活以及他的几个子女的成长经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儿子与情人》进行了解读,但大多专注于心理分析或者文本解读,而针对莫瑞尔父子三人男性气质的研究的论文却不多见。 就国内外《儿子与情人》的研究现状而言,评论家主要以心理分析和文本分析为理论依据,围绕文本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保罗和他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进行分析。事实上,保罗的父亲莫瑞尔和兄长威廉在小说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理应得到关注。 莫瑞尔及其子威廉和保罗的生活经历是三部不同的有关男性气质的历史。莫瑞尔的经历是一部充满挫折及心酸的历史;威廉的经历是一部激情与不安并存的历史;保罗的经历则是一部有惊无险的历史。 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儿子与情人》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本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论文的第一、二、三、四章)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分别论述了男性气质的理论,莫瑞尔,威廉及保罗的男性气质维护和建构历史。第一章是男性气质研究的简要历史,介绍了这一概念的产生发展史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体现。本章还介绍了澳大利亚社会学家康奈尔对不同类型男性气质的界定,说明了莫瑞尔、威廉和保罗分别代表了康奈尔划分的共谋性、支配性边缘性的男性气质。 第二章是关于莫瑞尔受伤的男性气质。首先论述了莫瑞尔太太如何尽力将丈夫的男性气质消解,及莫瑞尔如何尽最大努力来维护其共谋性男性气质。其次论述了莫瑞尔家的子女们,在其母亲的教唆下,如何伙同他们的母亲将父亲的男性气质消解掉,及莫瑞尔怎样维护自己作为男性的尊严的。 第三章分析了威廉建构支配性男性气质的过程。威廉从小就有建立支配性男性气质的雄心,其雄心得到了母亲充分的挖掘与培养。威廉缺少男性气质的榜样,同时他在精神和肉体上分别受控于母亲和女友,无法获得独立。他尽力摆脱母亲的控制以得到自我独立,然而以失败和死亡为结局,支配性男性气质更无从可谈。 第四章探讨了保罗的男性气质的建构。保罗开始不清楚自己想要建构什么类型的男性气质,后来决心成为一名艺术家并建构边缘性男性气质。为了获取独立,他必须摆脱母亲及两位女友的控制,她们分别是保罗的母亲精神与肉体层面的化身。保罗最终摆脱了这三个女人的控制,将一切过往抛在了身后,去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第三部分为结论。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将简要总结莫瑞尔、威廉和保罗父子三人维护,建立自己男性气质成败的经验教训。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春艳;;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创作艺术[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2 张松存;;试析《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双性同体理念[J];才智;2011年22期

3 郑丽君;;爱的真谛——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情悲剧[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4 刘竞;;“双声”语境下的《儿子与情人》[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詹俊峰;;西方男性研究与女性主义:从对立到合作[J];国外文学;2011年03期

6 陈勋;;《儿子与情人》整体意向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7 张美丽;;思考存在,回归本真——《儿子与情人》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比较[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8 詹春娟;;颠覆背后的自我——论《中国的河流》中的叙事策略与身份政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姜智芹;;欧洲人视野中的贾平凹[J];小说评论;2011年04期

10 何敏;;帕索里尼在电影《美狄亚》中对欧里庇得斯的继承与超越[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靖;云国强;;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曹晋;赵潇爽;;男性时尚杂志、国际版权贸易与中国的男性气质建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4 李燕;许艳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褚悦闻;;女足的媒介再现:“适时而现”的铿锵玫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6 王黑特;;对话与互动——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主导文化结构分析[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7 覃晴;陈建新;;浅谈女性意识对传统科学观念的影响和作用[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孟维娜;;不适应的男孩[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赵杨子;要求具有男性气质对男人同样不公正[N];中国妇女报;2010年

2 心理医生 施琪嘉;他的恶梦源于父亲严厉管教[N];北京科技报;2006年

3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方刚;“拯救”男孩?荒唐![N];中国妇女报;2010年

4 张红萍;女性气质——女性说了算[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朱建军;解析自宫者成功之梦[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赵杉;梦雅恒要作男性饰品市场风向标[N];中国黄金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夕 蔡虹;“伪娘”潮流,浩浩荡荡[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司宁博;技术工人也可以是平民英雄[N];中国工业报;2008年

9 文辉 欣桦;“80后”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发生变化[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瓦当 出版人;“其实我醒着常常睡不着”[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隽;第五代与新生代导演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刘荡荡;制造英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刘永杰;爱与死亡:尤金·奥尼尔的性别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李东;影视文化的性别批评[D];辽宁大学;2010年

8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9 郭红梅;二十世纪早期西方视觉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马为华;中国西部文学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元媛;中国男性时尚杂志对男性气质的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2 贺冬梅;《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韩芳;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冰雪时代》中的男性气质衰落及其重建[D];河南大学;2011年

4 柳明;解读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艳玲;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儿子与情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马洪云;《儿子与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大学;2012年

7 张炜;《儿子与情人》的生态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明辉;《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关系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艳;《儿子与情人》的符号学阐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苗雨;保罗的自我探寻—《儿子与情人》中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解读[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5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35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