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搜神记”—英国哥特小说神话学溯源

发布时间:2020-04-24 09:07
【摘要】: 神话“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活力十足的话题。它即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童年”的想象,又是“成熟人类”生活的慰藉。神话从来就没有单一的标准,只是我们一直在变换着讲述神话的方式。 神话是一种信仰,它传达了超越历史的诗性真实,并以此滋润着人们在干涸的理性世界中日渐枯竭的灵魂。从此意义上讲,神话一直寄生于人类生活之中从未远去。不是我们无力发现它,而是我们常常忽视了神话的存在。哥特小说变幻了诸神的面孔向我们走来,以至于我们只关注同时代笛福们的“真实的故事”,而斥责哥特小说的“言而无信”。 因此,哥特小说不仅是读者茶余饭后的消遣,更重要的是,它还在向世人传达着“神话的真实”。基于此,笔者认为,英国哥特小说即是启蒙时代的神话。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文将从神话主题、神话功能以及神话形式三个方面溯源并论证哥特小说神话论。 首章中,笔者从神话学理论着手,阐释了当今学界对神话“是”什么的诸家之言,并采用了设置适当标准而非严格定义的方法为神话作语义学界定。由此得出神话是个流动的概念,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置换变形”的结论。而哥特小说致力于创造启蒙时代新的神话,它在神话的语境中创造出一种现代人几乎遗忘了的原始魔力。下文紧紧围绕主题、功能与形式(语言)三个方面进一步展开。 第二章,笔者运用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方法,以哥特小说中的“城市”与“魔鬼”两个母题为对象,并溯源基督教圣经的文化渊源,最终在主题层面建立起哥特小说与神话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从神话所应承担的社会功能入手,阐释哥特小说荒诞虚妄背后的社会意义。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方面从心理原型上讲,哥特故事的神话化能使读者借助于想象而回避现实,进而承担了释放人类生存焦虑的本能反应;另一方面,其本身亦包含了大量的大众文化密码值得破解,其中包括哥特小说在出版业的兴盛及其对大众文化的贡献,还包括小说中僧侣和修道院所具有的特殊的大众文化意义等等。 最后一章,笔者将从语言学层面揭示出语言的“陷阱”本质,从而提醒读者在欣赏哥特神话的同时更应该刨根问底,挖掘表层文本下潜藏着的无以言说的言说。而从前人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哥特小说已经通过文学评论的“多棱镜”折射出了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证我们看到,哥特小说与古典神话在事实上存在着紧密的相似性。基于此,我们认为哥特小说即是启蒙时代的神话。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正林;殷维;;哥特式小说:恐怖电影的文学渊源[J];当代电影;2007年01期

2 孙致礼;论《诺桑觉寺》的反哥特意向(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毛晋华;;解读英国哥特小说[J];文教资料;2007年09期

4 刘玉红;评坡恐怖小说中的恶梦世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5 刘玉红;评坡恐怖小说中的恶梦世界[J];国外文学;2003年01期

6 杨勇;丧钟为哥特小说而鸣——《诺桑觉寺》的主题解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6期

7 张琳琳;任宏炜;;美丽的伊莎贝拉与恐怖的哥特小说——谈哥特小说对济慈叙事诗《伊莎贝拉》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8期

8 冯学红;;恐怖的愉悦:论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的恐怖美[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夏星;;《诺桑觉寺》中的三重讽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桑梓江;;爱伦·坡哥特小说的主要修辞手法——象征[J];作家;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蒲若茜;;哥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以《修道士》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华龙;向焕星;倪敏;;司岗里神话母体的内涵及其价值[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威;;黑龙江流域人类起源神话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兴安;;恐怖小说在中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苏耕欣;哥特小说:中产阶级的矛盾[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苏十三(诗人,,图书策划人);可以说出的恐惧[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商报记者 李丽 编译;幻想题材大行其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刘华平;电影真的有“神话”吗[N];华夏时报;2002年

6 记者 孟绮;希腊音乐家带来两种文化同一精神[N];音乐周报;2008年

7 蒙木(书评人);当幸福成为一种邪教[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方铁;东方韵致的哥特童话[N];光明日报;2011年

9 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 高宣扬;列维·施特劳斯:当代结构主义大师[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显;汉代神话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吕立群;维柯诗性观念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杜国英;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李文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金铖;构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楠;“搜神记”—英国哥特小说神话学溯源[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杨一帆;哥特小说:社会转型时期中产阶级的矛盾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英顺;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勋;神话之轻与游戏之重[D];湖南大学;2012年

5 郭晶;《牙买加客栈》的女性哥特小说特征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顾玲玲;中国变形神话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琳琳;一朵迷人的恐怖之花[D];河北大学;2003年

8 王晓真;《呼啸山庄》与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张夏;《暮光之城》对哥特小说的继承与颠覆[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沈迪;在恐惧中寻求安全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8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38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