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佛教思想

发布时间:2020-04-28 06:15
【摘要】:佛教一直影响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这种影响从日本的古典文学开始就表现明显,许多作品都抹上了佛教的色彩。 论及到佛教与文学,再广泛点说,宗教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它们是同根并发互相深入义彼此助长延伸发展向一个方向,还是一种此消彼长彼此消融的矛盾关系呢。笔者在本论文中通过对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分析,以现代人的视角,对各作品所处时代背景下的佛教思想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发掘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佛教思想,阐述芥川与佛教思想的关系。究竟芥川作品中的佛教思想是芥川弘扬的对象,还是其抨击嘲笑的箭靶,本论文会以具体作品为例进行考察。 笔者通过本论文从四方面对芥川龙之介小说与佛教思想的关系进行论证。从总体考察近代文学与佛教关系这一课题的先行研究、芥川对占典文学的态度、他白幼起的读书经历以及芥川藏书中的大量中国文学作品这四个方面,突出佛教对芥川的影响。为了避免直接从宗教的立场阐述而脱离文学,以芥川龙之介小说《蜘蛛的丝》、《罗生门》、《往生绘卷》、《运》这四篇小说为例,具体考察每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佛教思想,分析与原典故的异同。通过这种逐一突破的方法来分析芥川龙之介作品的佛教思想,目的是发掘芥川与众不同的佛教认同。 此外,以往在提到芥川与宗教的关系时,学界都以压倒性的比例在论证芥川与丛督教的关系,但是正如芥川本人所说的,他是个虽心向往着希望,脚却扎根在东方的泥十中的矛盾的人。“我的眼果然还是日本人的眼睛,确实不是西洋人的眼睛”(《后世》),我们应该按照芥川视线的方向去追寻,只沉迷在芥川与西方代表性的丛督教的关系问题上是片面的。这也是笔者书写本论文的日的之一。笔者在本论文中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多角度分析,希望对芥川文学中的佛教思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也希望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安凤;试论芥川作品中“火”的意象[J];日本问题研究;1999年01期

2 李元亮;鲁迅与芥川龙之介的比较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邵毅平;;芥川龙之介与洛蒂:分裂的中国与日本形象[J];书城;2010年01期

4 范文瑚;;在“死”与“非人”之间的抉择——谈芥川龙之介的《罗门生》[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5 蓝泰凯;略论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朱路芳;;芥川龙之介及其文学创作历程与特色[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婷;;Veni vidi scripsi——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8 邱雅芬;《上海游记》:一个充满隐喻的文本[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9 尹允镇;;芥川龙之介艺术之谜简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白晓煌;;日本新思潮派文学家与第四次《新思潮》创刊号手稿的发现[J];博览群书;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迪彦;;试比较黑泽和芥川的两座“罗生门”[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威周;陶振纲;张向民;;郭沫若选译《日本短篇小说集》的内容和意义[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刘成有;刘修志;;全球化背景下的佛教及佛教与民族的关系——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综述[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余雷;;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传播[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章继光;;李白与佛教思想[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8 王亚欣;;台湾宗教文化与旅游互动研究——以佛教为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成有;;印顺早期的信仰转向及其意义[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河上麻由子;;佛教与朝贡的关系——以南北朝时期为中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淼;那个时代、那个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2 陈应年;芥川龙之介作品的中国译本[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林少华;芥川龙之介:“恍惚的不安”[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潘启雯;青山七惠:好天气来自第一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施康强;1921,芥川龙之介的中国[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左丽慧邋实习生 沈双喜;日本没有“文坛”概念[N];郑州日报;2008年

7 止庵;从兼好到芥川[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华岳;日本古代的“人间喜剧”[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鞠战林;爱的支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书市场与书天堂[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云哲;跨界的想象与无界的书写[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3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4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蒙;图塔与礼佛[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索南东主;藏族宗教语言的厘定及其历史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陈超;曹学Oz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雪;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佛教思想[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郭林秀;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尹红;论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创造[D];湘潭大学;2003年

5 谢海丰;超越原典且具桥梁作用的《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倩;芥川龙之介の『偷盗』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姚尧;芥川煃之介(?)小说「母」につい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婷;芥川龙之介小说的艺术特征探微[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陶凤;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昕;芥川龙之介与《地狱变》[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3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43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