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我包容,故我在:通过三位英国人文巨匠探索宏伟人生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0-05-03 19:20
【摘要】:仅2009年,我国学界就有多位大师辞世,包括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等,而从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伽达默尔(1900-2002),列维-斯特劳斯(1908-2009)的辞世,乔姆斯基(1928-)也已入耄耋之年,我们渐入一个缺少文化巨匠的时代,因而探究那些成就斐然且长寿的名人背后的共有奥秘已然变得十分必要而紧迫。正是基于此,本文将萧伯纳,罗素和李约瑟博士三位英国文化大家作为研究切入点,拟通过对他们的个性,人生经验,事业成就,对人类和世界的视野各方面的比较,寻求缔造宏伟人生背后的“秘诀”,以期使普通人也能从中受启,使人生充实而有意义,该问题对知识分子的存在意义尤为重大。 通过对这三位人文巨匠的比较研究发现,尽管其各有鲜明的个性,但还包含着许多共同点,如长寿而多产,老而益壮,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对人类命运深切的人文关怀,个性中多少都包含着偏执古怪,敢于直面困境,且三人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向困难中的中国及人民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等等。总之,三人的生活在作者看来都是精彩而极富意义的。 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接下来探究他们成功生活背后的奥秘,认为主要有三点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即:单纯的生活目标,深厚的知识求索,及思想和行动上的广泛包容性。这三者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只有单纯的目标,广泛的包容性才能使人在求知和求智之路上走得长远,反过来,充足的智慧又有助人坚持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则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使人生的价值得以体现。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也在包容,长寿,多产等多者之间存在。可以说,这三位名人的伟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包容性思想和行动。 挖掘了包容在成就宏伟人生方面的意义之后,文章旨在从更为普遍和广泛的意义及范围上对其展开讨论。首先将包容与宽容(tolerance)及开放思想(open-mindedness)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三者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对包容的本质进行了论述;包容作为一种态度而言比开放思想及宽容都更可取,因为它基于两者之上,包含后两者共有的积极因素,也包括它们未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几位名人的引言将本研究引入对包容的表现形式的探讨,其中美国人类学家霍华德·达尔顿·温特斯(Howard Dalton Winters)的主张尤其有见地,他认为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包容或者容纳的过程,而作者也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体制或形式,如法律,民主,政治体制,教育等,也都越来越提倡积极广泛的包容精神,而且人类自身的长寿,多产,创造力等都是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接下来本文章探讨了包容与人类价值的其他方面,如恐惧,自由,道德,爱等之间的关系。 包容在人类存在的各方面中的作用与表现也是本文探寻的任务之一,其中涉及了包容与宗教,思考,人类的区别与局限这些方面的关系,并得出了以下的几点看法:宗教就是包容与排斥两者对立统一的最好载体,宗教宣扬的都是包容至少是宽容精神,但任何宗教一旦以某种形式确立下来,其排他性便不避免;拥有包容的思想可以容纳一切,因而有利于形成更开阔的视野;而人类的存在是一个不断做出区别和选择的过程,这种无处不在的区别会带来恐惧,孤独,异化,停滞,和各种其他局限。因而,我们已经非常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某些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了。本研究的结果为人类存在提供了新的视野:人的存在,不论是以个体形式还是群体形式,本质上都是一个不断包容或容纳的过程,如年龄,阅历的增加等,当这种容纳性不能再增加时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视野的改变则可影响到我们存在方式的变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近几十年采取的改革开放政策,它正是解放思想,容纳社会主义制度以外事物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的解放与转变又带来了重大的现实变化。 本文章的最后拓展了此研究的启示意义,认为包容精神可以为解决国内外各种问题提供一种良好的思路,在现实和美好愿望之间构筑桥梁,本文以警示结束,提醒人们基于宽容之上的包容如若不能承认、尊重和维护差异,则无疑与其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必然丧失其对人类价值和存在的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欣欣;;谈盖茨比“Great”梦想的幻灭[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David L George;David A Yuen;Erik O D Sevre;;Tsunami Run-ups due to Great Tohoku Earthquake of 2011[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成中英;;对全球性危机的道德反思:作为解决之道的和谐与伦理教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Eduardo Frei Ruiz-Tagle;;To Form a More Fair and Stable World Order[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北京论坛(2007)论文选集[C];2007年

4 赵敦华;;人性善与原罪(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Pawel Hanczewski;;危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火车(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6 赵敦华;;论制作的德性:孔子与苏格拉底(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成中英;;Philosophical Globalization as Reciprocal Valu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With Comments on Roger Ames and Tang Yijie[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8 Maria-Sofia Paxinou;;论奥林匹克精神(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薛志勇;李青华;黄河;王春江;;A Facile Cu(Ⅰ)/TF-BiphamPhos-Catalyzed Asymmetric Approach to Unnatural a a -Amino Acids Derivatives Containing gem-Bisphosphonates[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沈清松;;全球化、基督教与儒家(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林平;向社会餐馆学什么[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泽州县大兴教委教师 秦书兰;鼓励的力量[N];学知报;2011年

3 ;小ISP搞大名堂[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4 ;微软收购Navision中低端ERP市场变局[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海伦;把服务拿出来卖[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晓刚;合乎情理 谨慎看待[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李文洁 实习生 吴春婷;200制售假窝点被捣毁逾300人落网[N];东莞日报;2011年

8 闻道;研读历史 做优秀经理人[N];国际金融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范昕;收藏就像谈恋爱,在乎真心与否[N];文汇报;2010年

10 特派记者 袁雪 本报记者 昝春燕;中法两轮大单铺路欧盟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陆扬;[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凌建娥;论苏珊·格拉斯佩尔戏剧的艺术愿景[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为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写的差异与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启君;汤姆·沃尔夫小说世界中权力格局变迁下的个人地位追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白德尔;[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陈琳;温迪·华瑟斯汀女性意识喜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Assim Mohammed Lateef(阿西姆);在役城市隧道常见病害及修复效果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10 郝涂根;仁爱与纯洁:哈代小说中新宗教的二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包容,,故我在:通过三位英国人文巨匠探索宏伟人生的秘密[D];南昌大学;2010年

2 余巧云;做“自然之子”—《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伦理解读[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洁;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受害者》中利文萨尔的自我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晓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的生态乌托邦[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鸿雁;从狄更斯文学创作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看其人性观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乐;善的重塑——对《路》的人性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建民;人性回归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薛亭亭;自我的丢失—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解读《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静;一颗暗绿的心—生态主义解读《黑暗的心》[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唐西西;试论《米德尔马契》中失衡的社会生态环境[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47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47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6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