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吉本芭娜娜《白河夜船》之精神分析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20 12:58
【摘要】:吉本芭娜娜,日本现代女作家,与村上春树齐名,被冠以日本现代文学天后的美名。她笔下的主人公总是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境遇中,遭受打击和痛苦,但最终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勇敢地直面人生。吉本芭娜娜本人曾说过:“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所以其作品被称为“疗伤”小说。 研究者们探讨分析芭娜娜作品时常常涉及“疗伤”主题,大多从作品人物特征、场景设置、死亡孤独主题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多部作品中的相似构成因素来概括“疗伤”主题。而从作品文本内容出发,对“疗伤”的契机及过程的探讨,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海外仍处于较薄弱的阶段。 短篇小说《白河夜船》描绘的是主人公寺子在不伦恋情和好友死亡的阴影下萎靡、挣扎和最终得到救赎解脱的故事。文中出现大篇幅睡眠与梦境的描写,尤其是细致入微的梦境内容描写。 本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作品中的梦境及其他文本进行分析,解读作品主人公怎样得到救赎解脱、如何实现“疗伤”的过程,深刻挖掘其作品“疗伤”主题的形成。 绪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吉本芭娜娜作品的总体先行研究现状及作品《白河夜船》的先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本论文论题的形成契机及内容。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论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可行性。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内容,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及与本论文的联系。 第二章分析作品中第一个梦:通过插花之梦中主体分化、意象象征,插花成功三方面,论证该梦满足了梦者希望放弃感情的无意识愿望。 第三章通过第二章及梦者在第一个梦之后的表现,分析作品中第二个梦:离奇女孩之梦出现的原因,并论证该梦使梦者得到救赎,“疗伤”过程的最终实现。 第四章总结论述作品中两个梦境发生的原因及作用,概况出“疗伤”的过程,并结合作品其他文本,总体论述作品主人公通过各种“疗伤”手段来试图解脱、最终通过两个梦境使自己得到救赎的过程。 本论文的独到之处在于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通过文本解析的方式进行“疗伤”的深入探讨;并且经由分析,将主人公如何得到“疗伤”的过程呈现出来,使吉本芭娜娜作品“疗伤”主题的概念更加清晰化,有助于把握芭娜娜式“疗伤”的构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俏村;胡媛媛;;谈日本色彩文化中的“白”[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2 周阅;大众文化与吉本芭娜娜的创作[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王文胜;;论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与心理疗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路邈;试论吉本巴那那的创作特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01期

5 周异夫;吉本芭娜娜文学的孤独主题与社会意义[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4期

6 王志松;;日本大众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的重构[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01期

7 王志松;;2009年日本文学研究现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5期

8 荣炯;王辽南;;《白河夜船》艺术魅力探讨[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9 殷惠娥;“世界中的吉本芭娜娜”东京研讨会侧记[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10 王宗杰;;向死而生——吉本芭娜娜小说的现代性死亡书写解读[J];学术交流;2007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翟盈中;吉本芭娜娜前期作品中的传统与现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西艳;论吉本芭娜哪初期文学的独特魅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孙于蓝;吉本芭娜娜“疗伤小说”中的“异类家庭”[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俞海萌;吉本芭娜娜文学中的“死亡”主题[D];重庆大学;2009年

5 郭燕梅;吉本芭娜娜文学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赵伯乐;吉本芭娜娜作品中疗伤的变化[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72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72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