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吕蓓卡》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发布时间:2020-06-21 18:19
【摘要】:达芙妮·杜穆里埃因其神秘、充满悬念的小说而独树一帜。鉴于对文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她分别于1969、1977年被授予大英帝国爵士勋位和美国神秘小说作家大师奖。1938年出版的《吕蓓卡》是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一经出版便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小说,使杜穆里埃声名大振。 小说《吕蓓卡》于1940年被英国著名导演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搬上银幕。希区柯克擅长在银幕上制造悬念,号称“悬念大师”。电影《吕蓓卡》是此类电影的代表作之一,1940年获奥斯卡九项提名,并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摄影两项奖。 国内外许多学者以及文学评论家从多个不同角度评析杜穆里埃、小说《吕蓓卡》以及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如今这部小说及其电影都已成为经典。然而,多数研究都是从女性主义、哥特小说、女性哥特、小说与电影比较、电影评论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对其进行研读。毫无疑问,作者在小说中有意识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悬念的世界。同样地,导演希区柯克也通过自己独特的改编方法,巧妙地把这种独特的神秘与悬念呈现在观众面前。换言之,导演抓住了小说之“神”。由此看来,在电影改编中体现出原文本之“魂”是至关重要的,即从审美角度看,二者“意境”相同。而中国古典美学中所蕴含的一些独特阐释又恰恰为这一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即是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吕蓓卡》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由引言、四章正文及结论组成。 引言介绍了杜穆里埃的文学成就和小说《吕蓓卡》、希区柯克和电影《吕蓓卡》、希区柯克独特的改编方法以及国内外对《吕蓓卡》小说和电影的研究与评论,进而点明本文的研究意义:以中国古典美学中所蕴含的“虚实”、“空白”、“黑白”为理论出发点,分析希区柯克的改编方法,揭示此种改编的实质。 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实”、“空白”、“黑白”理论。中国古典美学源于中国哲学,其特色在于以“意境”为审美标准,而“虚实”、“空白”、“黑白”是“意境”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在艺术作品中,“实”表现为直接诉诸于人的审美感受,“虚”则诉诸人的审美想象;作为中国画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空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中,强调“黑白”之美,即无色是谓天下之本色。 第二章从“虚实”的角度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改编。本章第一节从人物层面出发,分别介绍吕蓓卡的“虚”以及叙述者“我”的“实”,两个人物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然而,这种反差又恰恰服务于神秘色彩的产生。吕蓓卡的“虚”/“隐形”愈发彰显叙述者的真实,而叙述者的一举一动更衬托出吕蓓卡的神秘。第二节从情境的角度出发,分析梦境的“虚”和现实的“实”。梦境与现实的结合以及回忆与现状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故事,两种结合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及神秘色彩愈加浓烈。“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此得以完美体现。 第三章以“空白”理论关注希区柯克的电影改编。在改编过程中,一方面,希区柯克省略或精简了部分情节,这样不但有利于人物的塑造,而且更加符合电影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导演注重人物在言语上的空白,尤其是叙述者“我”,此种手法将“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空白”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而且营造出一种含蓄的“意境”,赋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第四章藉“黑白”理论进一步阐述希区柯克的电影改编。电影中采用的黑白摄影手法不但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丹弗斯太太、叙述者“我”、贝恩,而且使得故事中的意象(庄园、大海)能够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以保留其“魂”。人物、意象中体现出的这种“黑白之美”与中国绘画中的“无色之色”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分析黑白摄影的艺术魅力,才能更好地了解导演在制造悬念上的娴熟技巧,以及电影诡异的艺术风格。 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结论部分指出,小说与电影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其间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而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实”、“空白”、“黑白”等理论观照电影《吕蓓卡》的改编,即能看出导演希区柯克手法之巧妙,并给予此种手法一种合适、合理的解释: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中,抓住其“神”才是关键;以“意境审美”的角度审视电影《吕蓓卡》,原文本之“神”在电影中得以再现。由此可见,电影改编不仅要求“形似”,更注重“神似”,其精髓就在于“神似”。倘若要保留原文本之“神”,则必须抓住其独特的“意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雨橙;;电影艺术中冲突和悬念的研究[J];作家;2011年14期

2 李军;;希区柯克:通往悬念的“楼梯”与“门”[J];齐鲁艺苑;2011年03期

3 贺春健;;解读希区柯克电影的悬念符号[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郝冰;鲍玉珩;张一平;;好莱坞电影特技:传统与发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黎风;沈仁平;;图像文化时代的电影诗学重设[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王晖;;近年来电视剧经典改编与翻拍趋向与反思(提纲)[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齐泽克;胡大平;;资本的幽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鱼;解析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不可复制的瞬间[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2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 翻译 刘儒庭;影片《永无止境》本体心理分析[N];光明日报;2011年

3 张成;雄狮不再怒吼[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陆少平;用声音描绘美[N];黑龙江日报;2011年

5 江湾 复旦大学中文系;一个关于选择与家的神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柳青;再度与“低俗精神”短兵相接[N];文汇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蕾;拉票阴影中的奥斯卡[N];华夏时报;2011年

8 许欢 整理;那些难忘的一幕经典电影时装[N];中国服饰报;2011年

9 张晓东;黑暗的心[N];文艺报;2011年

10 七侯;西方影视与时尚潮流[N];中国服饰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吕蓓卡》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D];河南大学;2011年

2 宋金玮;后希区柯克时代优秀悬念片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张萌萌;论“希氏悬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刘灏凌;“冷山”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尹家美;希区柯克的奥秘—论悬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张s

本文编号:2724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24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8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