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00:13
【摘要】: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1978年,此书获得了全国图书评论家协会奖和作家奖,受到了评论界和读者的喜爱。由于作者是置身于美国主流社会中的黑人女性作家,相当多的批评集中在揭露西方的白人统治和白人压迫方面,并试图重建一个与主流白人文化相对立的黑人传统。批评家们对命名的意义、民间传说和民间传统等热点话题进行研究和争论。然而,尚未有人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对《所罗门之歌》进行体裁分析。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来展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根据成长小说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这部作品,指出此小说是成长小说的典范,并探讨黑人成长的特殊性。本论文分为五部分: 导言:本章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作品;《所罗门之歌》的主要故事情节以及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成长小说:一种文学体裁。本章追溯成长小说的传统及其发展,总结成长小说的普遍特征。 第二章:《所罗门之歌》,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本章将探讨小说《所罗门之歌》是如何从主题和形式上体现成长小说的普遍特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得出结论——《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第三章:黑人的成长,《所罗门之歌》的特殊性。本章从黑白两种文化冲突的角度,探讨黑人成长的特殊性,指出小说不仅具有成长小说的普遍特征,而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结论:本章从《所罗门之歌》成功运用成长小说这一体裁及其成长小说的意义方面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本论文认为《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并具有其黑人成长的特殊性。通过对奶娃成长历程的描述,莫里森为非裔美国黑人指出一条新的出路——植根美国现实,了解黑人历史,继承黑人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本文编号:2737470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苹;第三人称叙述者及其在文本中的介入[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张颖,莫玉梅;一切都在变化:一个女孩的心路历程——读《妈妈、狼人和我》[J];克山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4 芮渝萍;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颖;20世纪美国少年文学回顾[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杨武能;《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逃避庸俗[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2期
7 易光;“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刘文,唐旭;“成长小说”:传统与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德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成人仪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步雅芸;《爱玛》:一部典型的女性成长小说[D];浙江大学;2006年
2 朱立明;历险中的成长[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施蕾;《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一部平衡的成长小说[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37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3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