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长日入夜行》中创伤记忆与悲剧意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9:19
【摘要】:《长日入夜行》的创作是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对于争吵纷乱的家庭过去的正视,也是一次心灵的折磨。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天赋使之成为美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能够以自己的痛苦经历为基础,著成这部自传性家庭戏剧,引起深刻的情感共鸣。该剧是奥尼尔自传性最强的一部剧作,也被看作是剧作家的代表作,对于奥尼尔本人来讲,本剧更像是一部人生终结前的回顾、反思与总结。本文从奥尼尔的创伤记忆这一视角对《长日入夜行》展开整体研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试图从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他的悲剧意识的关联出发,对奥尼尔创伤记忆的产生、创伤记忆的意象产生以及创伤记忆对奥尼尔悲剧意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阐释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意识的关系,揭示当代人面对种种生存困境及悲剧的深层原因,为人们走出幻境提供有利帮助。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论,综述国内外对奥尼尔及《长日入夜行》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角度,创新之处及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主要从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背景入手,探讨影响奥尼尔戏剧创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创伤记忆。本章从童年、家庭两方面展开论述,奥尼尔早年的不幸对其心理产生深刻影响,母亲沉溺于吗啡和幻想,父亲视财如命,哥哥堕落,奥尼尔有着强烈的无归属感,这些都使剧作家感到害怕,难以面对;成年后,他的父母和哥哥在三年内相继去世。童年时期所有不幸的遭遇和失去亲人的痛苦都交织一起。奥尼尔的作品具有极为浓重的自传性,生活经历在他笔下千变万化,成为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创伤记忆始终是影响并制约着奥尼尔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与精神因素。在此后的二十年创作生涯里,奥尼尔的戏剧大多是关于死亡、悲悼和变态的家庭关系,戏剧舞台成了奥尼尔化解伤痛的唯一方式。 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奥尼尔创伤记忆的意象创造。奥尼尔在大量的剧本创作中,一直使用丰富的意象并赋予其象征意义,揭示剧作的主题和阐释剧中人物的心理。本章试从创伤记忆的角度来探讨其意象生成的原因及其意象所体现的思想意义与艺术功能,指出这类创伤性的意象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探索与思考。《长日入夜行》运用大量创伤意象,折射出蒂龙一家的生活状态与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内心活动,赋予作品一种浓重而压抑的气氛。本章侧重考察奥尼尔通过意象所实现的创造人物、表现人物心理的目的,也探索奥尼尔由这样的意象创造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奥尼尔式的家庭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家庭观念的转变以及宗教信仰的缺失是造成悲剧的源头。 第三章论述创伤中的现代悲剧意识。首先,本章以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心理分析者朱建军的人格意象分析方法作为方法论,通过蒂龙家人的分析折射出现代人幻想与现实的困惑,从而挖掘出现代社会的病根---人们在畸形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灵魂被扭曲从而丧失自我。其次,本章分析了“美国的悲剧”的深层原因,即弥漫于美国社会的冷酷而现实的物质主义,由此抨击物质主义的毒害。最后,通过梳理和解析詹姆斯蒂龙一家四口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折射出人间百态,人物之间虽然矛盾重重,然而亲情与爱情的相互包容终能治愈人们心底的创伤。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全文做出总结与概括:《长日入夜行》融入奥尼尔浓浓的心血,摹写了作家在生活中所留下的深刻、真切的创伤体验,它是奥尼尔心理活动的记录和创伤记忆的思想与艺术的升华。创伤写作使奥尼尔超越了现实中的自我,获得了正视家庭悲剧的勇气和智慧,并对其进行艺术的想象和超越,为当代人面对种种生存困境与幻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李志红;高霞;;“人鬼情未了”在中国[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3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桂闯;;论《天狗》的现代性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薛雯;梁实秋反对克罗齐?——梁实秋与克罗齐文艺观的异与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白雪;超越生命的选择——论马丁·伊登之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黄然;;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看女性意识的觉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童兆升;;外表滑稽怪异 内心贪婪怯懦——评析小说《睡谷传奇》主人公伊卡包德·克莱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郑立军;;《白鲸》中的象征意义探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左广艳;;从象征角度看霍尔顿的成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3 徐姗;;从《百舌鸟之死》解读哈帕·李对南方“淑女形象”的重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静;;从语用的角度解析艾米莉悲剧命运的成因[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怡;;意志化之路上的梁宗岱诗歌与诗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7 王立;;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海洋观中的文化精神[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8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高建平;;论文学理论的性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杨素芳;;On Imagery in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liot's Poetic Theory[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4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文初;《存在与时间》前38节解读[D];浙江大学;2010年

6 孔帅;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永涛;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章慧宇;都市迷宫的系统观照与现代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仕敏;以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观解读王际真的《红楼梦》英译本[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孔真;西方当代空间化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丹燕;塑造与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智源;《红楼梦》的终极关怀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旭;残酷的人生表演,荒谬的生存图景[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谢冬梅;论虹影小说的本土经验与国际视野[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3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53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