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雪莱诗歌《西风颂》的语篇衔接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3:02
【摘要】:近年来,作为文学作品分析方法之一的文体学因其客观性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的文体学派应运而生。本文从功能文体学视角重新构建了一个英语诗歌语篇衔接分析模式,并用其来分析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西·雪莱于1819年创作的著名诗篇《西风颂》全篇。 本文运用了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前两章介绍了诗人雪莱的主要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特征,并对《西风颂》的现有研究文献做了系统综述。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作者首先列举了语篇衔接理论的发展,主要包括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哈桑,以及国内胡壮麟、张德禄、于学勇等学者的研究。然后,作者结合众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语篇外衔接和语篇内衔接两方面重构了一个基于英语诗歌分析的语篇衔接分析模式。文章的第四和第五两章为理论的应用,分别分析了《西风颂》全诗的语篇外衔接特征和语篇内衔接特征。研究发现,作者所构建的新的英语诗歌语篇衔接分析模式有助于诗歌的客观系统研究。并且,经过对《西风颂》一诗的实践分析,作者发现了该诗具有丰富鲜明的语篇衔接特征及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功能文体学视角,重新构建了英语诗歌语篇衔接分析模式,并首次系统地对《西风颂》全诗进行该视角下的研究,帮助读者在更全面地解读《西风颂》全诗的语篇衔接特征和诗歌意义的同时鉴赏其美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61.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洪宾;顾飞荣;;《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2 衡方方;;功能对等理论下《西风颂》译本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3 张兰艳;;从《西风颂》看英国浪漫主义特质[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4 王娟娟;;英汉指示照应对比研究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郑志红;;基于心理空间理论下的语篇视角转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杨增宏;;意识流语篇中的复叠现象[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吕建国;;语篇衔接理论与说话训练模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8 付译婷;;语篇搭配衔接特征的翻译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9 康勇;;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彭佩兰;郭萌;李敏敏;;从系统功能语篇分析的角度探索大学英语新型阅读教学模式[J];求实;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肖;;语篇衔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汪洪章;;《文心雕龙》中的篇章衔接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杨传鸣;;《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语篇衔接对比——汉英主语省略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衷娌;;新闻英语中的经济原则[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续鸿明;周汝昌:红楼说不尽[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赵凌;总书记任前的岁月[N];南方周末;2004年

3 李宁;伦敦地铁很国际[N];深圳商报;2004年

4 田福良;闽龙陶瓷:寒日欲掀文化热[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丁燕;音乐厅岁末的贺礼[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许强;潮起潮落不言输[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敏;电子商务网站该不该收费?[N];科技日报;2005年

8 刘涛;谁说只有“负增长”才叫经济衰退?[N];民营经济报;2008年

9 子长县齐家湾中学 李列群;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N];延安日报;2009年

10 王立群;电子商务为什么敢收费?[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于洋;在搭配中学习科技英语次专业术语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平;雪莱诗歌《西风颂》的语篇衔接特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兆娜;初级阶段留学生语篇衔接偏误研究及教学实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蒲春红;有关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付漪川;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语篇衔接偏误分析及语篇写作教学建议[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杨帆;泰国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颖;以英语为母语的高水平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使用情况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茜;从语篇衔接视角对比研究国内重点大学简介及其英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晓莉;基于语篇衔接视角下的《老人与海》及其中译本[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10 余清秀;语篇衔接语与阅读理解[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83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83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8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