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权力理论视野下的《基辅怨》解读
发布时间:2020-08-08 06:19
【摘要】: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当代美国最卓越的犹太作家之一。他擅长在作品中用个别特殊的事例来反映具有普遍共性的内容。他的作品描述的通常都是在异化世界中受苦并成长着的普通犹太人。《基辅怨》(1966)被认为是马拉默德最优秀的小说,在1967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贫困的修配工雅科夫·鲍克被诬告出于宗教原因谋杀了一个基督徒男孩,在狱中不断地与各种各样的痛苦、折磨及不公正作斗争的过程。 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基辅怨》中人物的犹太性、受难、精神成长、原型、历史的,而本文试图在福柯权力理论视角下探究小说中规训权力的运行机制及沙俄统治下的人们,尤其是主人公雅科夫对规训权力的反抗。福柯认为,规训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规训手段和规训机构实现权力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然而,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规训权力并不是万能的,它注定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反抗。 通过分析《基辅怨》中俄国的规训技术以及本国人们对规训权力的反抗,本论文作者发现小说中的沙俄就是一个监狱式的规训社会。在这个规训社会里,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并改造着人们,以使他们“驯顺”。但是,小说中的人物并没有完全屈服于这种规训,而是以各种方式进行着反抗。小说中雅科夫的困境并不单单是沙俄犹太人的困境,也是世界上其他少数族裔的困境。 本文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简要介绍作家马拉默德及其作品,小说《基辅怨》及前人对《基辅怨》的研究,同时指出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重点论述福柯的权力理论,也即是本文的理论框架。在简要介绍福柯的权力观后,将对规训技术,“圆形监狱”,监狱理论及对权力的反抗进行详细解释。 第三章主要分析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这三种规训技术在小说中的沙俄是如何实施以便对人们进行“规范”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在分析中,有关“圆形监狱”和监狱的理论也会适当地穿插其中。在《基辅怨》中,人们都被限定在一个无所不在的监视和书写网络中,任何偏离或违反规范和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雅科夫是如何对俄国的规训权力进行各种反抗的。带着一种不屈从的精神,雅科夫违背俄国法律住在了一处犹太人禁居的地方。被捕入狱后,他并不屈服于俄国当局的种种规训而是以各种方式与恶劣的环境以及威逼利诱做斗争并且最终获得了精神上的觉醒和成长。其中,话语是他反抗的一种主要方式。此外,本论文还简要论述了小说中其他人对规训权力的反抗,进而论证了沙俄的规训权力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反抗。 第五章是对全文的归纳总结,指出在《基辅怨》中,沙俄是一个到处渗透着权力关系及反抗的监狱式的规训社会。小说表达了马拉莫德对生活在充斥着权力关系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困境的深切关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本文编号:2785182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丹宁;凝视权力的牺牲品—分析《问题的核心》中的斯考比[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5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8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