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A.S.拜厄特《占有》中女性的个人空间
发布时间:2020-08-10 18:42
【摘要】:A. S.拜厄特是目前活跃在英国文坛的一位非常有才情的学者型女作家、评论家,以擅长创作才气横溢、艰深复杂的大部头作品著称于世。其代表作《占有》问世当年就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和爱尔兰“国际小说奖”,奠定了拜厄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原型批评、互文性、小说中的神话分析、小说中的重复模式、后现代艺术特征、历史主义、拜厄特的批评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等角度来分析此文本,也有评论及论文单纯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占有》进行解读,颂扬女性的力量或者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 本论文将借助于人类地理学家Kelleman的空间理论分析小说中三位典型女性人物分别代表的三类个人空间。Kelleman将个人空间分为宏观空间、中观空间和微观空间。宏观空间主要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中观空间涉及家庭和邻居,是人和其他的人一起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微观空间是指人的心理和人的意识。在空间的视角下研究《占有》,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作家的爱情观和女性思想。 本论文首先探讨小说中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三位典型女性人物各自有限的个人空间。不同的时代背景及人物性格造就了三位女性隶属于三个不同的个人空间,但她们面临着同样个人空间受限的困境。正是因为女性空间受限,第二章紧接着分析三位女性在其中为扩大空间、寻求自我所做的努力。她们分别采取保持绝对精神独立,寻求姐妹情谊,或进行女性写作,或积极与男性合作等方式。第三章通过比较她们最终的不同命运和空间对三位女性的辩证意义,得出拜厄特独特的女性思想:她对于女性独立的空间持有一种辩证态度,认为空间既是保护自我的居所也是自我禁锢的镣铐,女性在寻求独立与自我的道路上也应积极与男性展开对话与合作。拜厄特的这种辩证思想解构了以往二元对立的固定模式,从而提倡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本文编号:2788467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倩;;历史的回声——拜厄特《占有》之多重对话关系[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2 宋艳芳;;论拜厄特学院派小说的自我指涉特征[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3 钱冰;《占有》的悖论:高度的传统和醒目的后现代[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4 金冰;;英国庄园与亚马逊丛林——A.S.拜厄特对“英国性”的双重建构[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5 蒋显文;评A.S.拜厄特的《占有》[J];外国文学;1998年05期
6 蒋显文;A·S·拜厄特的女权思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7 曹莉;;《占有》: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8 徐蕾;;论拜厄特小说中临界状态的女性身体[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颖玲;康拉德小说的空间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翼;论《占有》中童话的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8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8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