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夜色温柔》的经典精神分析解读

发布时间:2017-04-02 12:14

  本文关键词:《夜色温柔》的经典精神分析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F·S·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最为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一生十分短暂,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特别是他与妻子泽尔达之间的浪漫故事多为人关注,以至于他作品的价值遭到忽略。而菲茨杰拉德诗歌般优雅的文风、“爵士时代”的创作主题,使得他美国作家中显得独树一帜,他被称为“爵士时代的发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大多反映美国“爵士时代”即经济大繁荣背景下,人们追求物质享受、不顾一切地纵情狂欢,而精神世界却空虚迷茫的状况。其长篇小说《夜色温柔》延续了这一主题:无论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甚至精神病医生都无法逃脱精神疾病的困扰。本文依据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作家、小说中各主人公的心理问题,以求解开小说中众多人物罹患精神疾病的原因。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菲茨杰拉德作品研究的现状,叙述了本文的创作缘由和创新性。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简略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理论,及其理论在20世纪美国的接受情况,随后论述了小说背景,即“爵士时代”人们精神空虚、精神病横行的状况,并依据弗洛伊德的理论阐释了艺术家创作作品与做“白日梦”时的相似心理机制,指出作者塑造小说男主人公实际上是他本人的心理投射。第二章以细读文本的方式,详细分析的男主人公迪克·戴弗一些列的心理困扰,通过剖析戴弗的家庭经历,发现戴弗矛盾的人格及其隐藏的俄狄浦斯情结;通过分析迪克矛盾的人格,发现了迪克自我的欲望总是因受到超我的妨碍而得不到满足。揭示了迪克从一个有志青年最终走向衰败、一无所成的心理原因。第三章详细分析了女主人公尼科尔·沃伦的心理困扰。论述了她的恋父情结,她与迪克之间乱伦式的关系和她在婚姻中展现出的一系列心理核心问题。第四章通过分析小说中众多人物的爱情关系,发现他们的爱情关系皆指向一种共同的心理模式——亲密恐惧症。结论部分总结了经典精神分析语境下《夜色温柔》众多角色走向悲剧性结局的原因。通过小说中的众多人物角色,我们既可以看到菲茨杰拉德对时代的嘲讽,也可看到他的同情、无奈。
【关键词】:《夜色温柔》 精神分析解读 文本细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4
  • 第一章 梦与自我投射14-24
  • 第一节 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背景14-16
  • 第二节 精神错乱的“爵士时代”16-18
  • 第三节 作家之“梦”18-20
  • 第四节 菲茨杰拉德的自我意识投射——男主人公迪克20-24
  • 第二章 迪克·戴弗——患有精神障碍的精神科医生24-34
  • 第一节 家庭:无意识的起源之地25-29
  • 第二节 无法快乐的自我—迪克的矛盾人格29-32
  • 第三节 死亡恐惧32-34
  • 第三章 尼科尔——弗洛伊德式教科书34-38
  • 第一节 恋父情结34-36
  • 第二节 婚姻生活中展现的核心问题36-38
  • 第四章 患亲密恐惧症的人物群像38-42
  • 第一节 罗斯玛丽38-40
  • 第二节 阿贝与玛丽40-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谢辞46-4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红;;无意识深渊中玛丽的精神崩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童燕芳;;窦娥三桩誓愿的弗洛伊德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3 邓康丽;;戴厚英“知识分子三部曲”的模式化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张伟光;;解析人格 触摸灵魂——黄药师之“邪”的心理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潘玉姝;;《五号屠场》创伤叙事特色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6 訾非;;走向进化与生态审美心理学[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翁菊芳;;施蛰存荒诞小说泄义现象浅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曾忆梦;;本雅明电影心理学理论与当代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9 孙琳;;崩溃的理性帝国主义:论理解的绝对性——非控制行为与非语境话语[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马荟苓;王爱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解读庄周梦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丽娟;;《二手烟》中扭曲的母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宏波;从一种理论走向多种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尹立;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金寿铁;心灵的界限[D];吉林大学;1999年

4 张继军;先秦道德变迁论[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陈曦;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栗丹;当代小说视阈中的“另类”作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邓文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买提吐尔逊·艾力;新时期以来的维吾尔新潮小说论[D];新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仕杰;“变态”视野下的曹禺戏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玉环;威廉·戈尔丁的《蝇王》的原型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宏;《野叟曝言》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婷;中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心理阻抗的问卷编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孟娟;论亨利·米勒自传体小说中的忏悔意识[D];暨南大学;2011年

8 陈惠英;乾隆朝禁毁通俗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秦丽英;《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弑父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栩月;论吸血鬼电影的文化符码与当代审美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夜色温柔》的经典精神分析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2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